首页 -> 2008年第6期

怎样阅读古代寓言

作者:吴应海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短小精悍,蕴含着深湛精辟的道理和不少人文科学常识,凝聚了丰富宝贵的生活经验;它巧喻妙譬,有辛辣的讽刺,有恳切的劝诫赞扬善美,揭露丑恶,嘲讽愚陋,给人以智慧的启示。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我们能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处理人事关系、义利关系、得失关系、理欲关系、福祸关系等许多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寓言的出处。中国寓言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先秦以来,可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诸子百家中,除语录体的《论语》《老子》外,其余作品中,如《庄子》《韩非子》《列子》《吕氏春秋》《孟子》《墨子》《晏子春秋》和《战国策》等均有丰富精彩的寓言,数量之多,为世界寓言史所罕见。到了唐宋时代,由于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的进步,寓言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譬如柳宗元、苏东坡、冯梦龙、刘基等人都写过不少寓言作品。我们在阅读古代寓言时,有必要了解寓言的出处,掌握相关文史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其次,要掌握寓言的思想内容,准确概括寓意。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而寓意则是寄托或隐藏于其中的意思。我们在阅读一篇寓言故事时,不能只停留于对故事本身的津津乐道,应该用心去洞察故事深刻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寓意,从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那如何去概括古代寓言的寓意呢?一是借助文言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二是了解寓言故事的思想内容,看看它是与励志、哲思、劝诫、讽刺有关,还是与处世、修身、思维、学习等有关:三是要把握住作者隐藏在文后的鲜明态度;四是将寓言故事所揭示的一般道理上升到普遍性的高度,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至此,寓意自然也就出来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寓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提炼。比如《黔之驴》,就可以从驴和虎两个角度来概括寓意。
  最后,还要了解寓言所用的表达方式。寓言故事情节非常新奇,往往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这样,它免不了要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寓言故事中,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不要忽视对其中的表现方法的理解,要深入体悟这些表现方法的重要作用。
  
  马上就练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完成相关练习。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选自《战国策》)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蚌合而其喙( )
  今日不,明日不雨( )
  2.翻译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何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紧紧夹住下雨
  2.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3.我懂得了,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同时,我们在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附译文: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