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大钱饺子

作者:张 林




  那一年,是动乱的第二年吧,我被划进了浩浩荡荡的黑帮队伍里。那时的黑帮也真是多,可以整班整排地编制起来。我在那长长的队伍里倒不害怕,觉得不孤单。怕的就是游斗汽车开到自己家门口,这一招太损了。,越害怕还越有鬼,有一次汽车就真的开到了家门口。那八旬的老母亲看见了汽车上的我,嘴抖了几抖,闭上眼睛,扶着墙,身子像泥一样瘫了下去。妻子竟忘了去扶持母亲,站在那儿,眼睛都直了,跟个傻子一般。
  我担心老母从此会离我而去。谢天谢地,她老人家总算熬过来了。转眼到了除夕。还算万幸,除夕这一天竟把我放回家了。
  一进家门,母亲用一种奇怪的眼光打量我,好像我是撞进这个屋里来的陌生人。然后,她一下扑过来,摸着我的脸,像摸一个婴儿的脸那样。最后,她竟把脸埋在我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妻子领着孩子们只远远地站着,好象不好意思往前来,也在那儿哆哆嗦嗦地哭。
  “媳妇,快包饺子,过年!”母亲对妻子说。妻子痛快地答应,只是样子有点慌乱。
  于是,一家人忙起来,剁馅、和面,孩子们也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具车,开始跑动起来……节日的味道总算出来一点了。一会儿,全家就围在一起开始包饺子,这时,母亲忽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拍一下大腿说:“哎呀,包个大钱饺子吧,谁吃了谁就有福!”
  大钱饺子,我小的时候包过,可我一次也没吃到。现在已经多年没有包了。为了使母亲高兴,我同意了,而且希望母亲能吃到这个大钱饺子。我要真诚地祝福她,愿她多活几年。为了我,母亲已经完全憔悴了。
  母亲从柜里拿出个蓝布包,从包里掏出一枚铜钱来,还是道光年间的古货。我看见她颤抖地把这枚古钱放在一个面皮上,上面又盖了点馅,包成一个饺子。这就是大钱饺子了。
  我看见,母亲包完这个饺子之后,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然后,若无其事地把它和别的饺子放在一起。但我已经清楚地记住了这个饺子的模样了。
  饺子是母亲亲自煮的。母亲煮饺子最会掌握火候。什么时候煮皮、什么时候煮馅,总是恰到好处。妻子这些年总也没把这项技巧掌握到手。现在饺子要熟了,像一群羊羔一样漂上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带记号的大钱饺子。
  母亲在盛饺子的时候,把那大钱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又偷偷把它拨在紧上边,然后把这碗饺子推到我面前:“吃吧,多吃,趁热吃。”我觉得心里一阵热,鼻子也酸疼起来。我怎能忍心吃这个饺子呢?应该让母亲吃,让她高兴高兴。但我想不出办法,因为母亲认识这个饺子。
  我想那就给妻子吧,她跟我生活了20年,现在已经是快半百的人了。为了我挨斗,她整天整夜睡不着,心血都快要熬干了,头发也变白了。我趁妻子上厨房去拿辣椒油的工夫,偷偷把大钱饺子拨在她的碗里。等一会她吃到了,我就领着孩子们欢呼。谁知,妻子从厨房回来,看了看碗,呆呆不动筷子。半天,她才抬起头,用一双深沉和感激的眼睛望着我,眼圈都红了。啊!她也认识这个大钱饺子。
  妻子没有作声,显得很平静。她吃了几个饺子,忽然说了声:“都快粘在一块了。”说着,就把所有的饺子碗拿起来摇晃,晃来晃去,就把那碗有大钱饺子的放到了母亲跟前。母亲显然没有注意,她的双眼一直看着我,大约有些奇怪,儿子吃了那个饺子为什么不吱声呢。她边看我边吃饺子,突然“啊”了一声,大钱饺子硌了牙。
  “妈妈有福!吃到大钱饺子了!”妻子像孩子般喊着。
  “我……这是咋回事?”母亲疑惑着。这时,当啷一声,一个东西从她的嘴里掉在碟子里,正是那个大钱。
  于是,我领着老婆孩子一齐欢呼起来,“妈妈有福!”
  “奶奶有福!”
  “奶奶有福!”
  “……”
  母亲突然大笑起来,笑着笑着,流出了一脸泪。我和妻子也流了泪。
  
  【学写作】
  这篇小小说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它的动作性细节描写非常出色。小说设置了“我”一家人吃饺子过程中的几个情景,通过在这些情景中每一个人不同的表现,以及对这些动作行为进行一些类似电影特写的描写镜头,把其中的浓浓亲情都融进了这一言一行之间。
  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精妙恰当的细节描写将读者的心弦暗暗弹动的呢?这关键在于作者精心地对一个经典动作,也即是核心细节进行的重复性描述。“推让大钱饺子”这样一个细微动作,在作者朴素真诚而充满动作细节的重复描述中,情感的力量被一次次地积蓄叠加,“我”“母亲”“妻子”间满带温情的推让,使人读来觉得心酸而喜悦。
  这个“推让大钱饺子”的动作不是作者随意择取的,它是作者独具匠心、充满智慧的艺术创造。首先,大钱饺子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它是一个时代特有的物品,而大年三十煮大钱饺子也是一个传统的习俗,这给人一种神圣而亲切的感觉;其次,包大钱饺子的动因,是因为家里出现的磨难与不幸,那里面蕴含着一份深切的祝愿与祈盼,而每个人的内心也因为社会动乱而带来的家庭不幸而心情沉重,因此包大钱饺子的推让,显现了一种患难见真情的悲壮与动人;再次,大钱饺子的推让由母亲出发,最终回到了母亲的碗里,这个循环既具有戏剧效果,又能从中体现一家人之间温馨和谐的默契与情深,让人为之动容与羡慕。最后用一家人边笑边流泪的煽情动作,作为牵引读者情感宣泄的出口,前面所积蓄的情感瞬间得到势如破竹的呼唤,于是读者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经典的动作,在多次的重复中使得情感一次次地积蓄与提升,在最后释放一刻,不但有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感觉,还俘虏了读者的内心,给人美的情感享受,这样的构思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模仿。
  这篇作品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从头至尾都没有把作品的主旨明显地摆出来,它需要读者有艺术的审美能力才能够将它品味出来。美的情感享受与可怕的社会动乱,是一对触发读者寻找主旨的矛盾,情感越美,读者的内心就难受,他们就不禁要问:一家人温情的团聚,本应是幸福的欢笑,为何却会流下心酸的泪水呢?作品的批判精神,就隐藏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事件逻辑当中。
  
  【懂人生】
  爱是什么?爱,就是在雨天给你送上一把小伞;爱,就是在你寒冷的时候给你添上一件衣服;爱,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把最好吃的那个留给你。爱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话语,或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很简单,也很美妙,足以让我们用一生来珍藏。真情,往往会在患难中、简单中顽强地显现出来。
  (刘天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