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汉语拼音50年

作者:佚 名




  你是否还经常想起小学的第一堂课?你是否还记得“a o e ”汉语拼音,对于我们来说太熟悉而又太陌生。没有汉语拼音,我们的生活几乎无法想象,可是关于它的“身世”却鲜为人知。有谁知道,这简单的字母竟然事关民族存亡;有谁知道,在这简单的字母背后,凝聚了多少语言学家的艰辛付出。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后,不仅被应用到教育领域,还被迅速运用到其他的方面。手语、旗语、用汉语拼音帮助少数民族改进和创制文字、用汉语拼音注音、排序的规范性工具书等等,无一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入21世纪,数以亿计的手机、计算机用户主要使用拼音输入汉字。在中文信息输入中,拼音输入已经成为主流方式。《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拼写汉语最有权威的方案,为汉字开启了通向世界之门。
  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在此,我们选发两篇文章,以此纪念为《汉语拼音方案》出台而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人们。《汉语拼音50年》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过程作了简单的回顾;《周有光的话——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年》则是当年参与制订唯一健在的专家、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而写的纪念文章。
  (编 者)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议案。从此,《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虽然这套方案只有50年的历史,但在它背后,却有着一条寻道图强的漫长路途,这就是百余年来激荡沉浮的中国拼音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遭遇深重的民族危机,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彻夜时闻哭声。一股维新变法的思潮开始涌动,在思潮中,“改革汉字,创制拼音文字,通过开发民智,教育救国”,成为一个重要分支。
  1892年,由卢戆章编写《一目了然初阶》出版,这是第一套由中国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早期的汉语拼音运动也因卢戆章的“切音新字”被称为“切音字运动”,由此,中国汉语拼音运动的大幕正式拉开。其中,王照影响最大,他曾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受日本假名的启发开始拟定拼音方案,1900年秘密回国出版《官话合声字母》。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他自首入狱,得到释放后全力推行,“十年之中,坚忍进行,传习至十三省境”。
  1892~1911年的切音字运动,共提出切音字个人方案28种,成为中国汉语拼音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大力提倡教育兴国,1913年2月25日,以审定国音,采定字母为宗旨的“读音统一会”在北平召开。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在国内公布了《注音字母》,后更名为注音符号。
  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了全国。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中,钱玄同、陈独秀、胡适等救国心切的学者针对汉字改革,提出制定国语罗马字。1926年9月,语言学家们将拟定好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正式提交给了教育部。但这套方案学术性过强,在它的推行走向低潮的时候,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以另一种方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苏联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结果。
  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它们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伴随着国家的命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虽然由于自身的局限,它们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但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始终承载着文化先驱们寻道图强的爱国使命,它所奔向的,必定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