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巧妙行文,耳目一新

作者:丁金华




  审题准、立意新、选材精、结构巧,个性化有新意的作文已水到渠成,但在具体着笔时,如果我们注意了行文角度的变化,这会为你的文章锦上添花,增添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换”,换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换人称
  下面看这两段文字:
  ①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缠绵的细雨滋润禾苗,飘飞的冬雪装扮山川……真挚的情感能够抚慰心灵,温暖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
  ②你是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你是缠绵的细雨,滋润禾苗;你是飘飞的冬雪,装扮山川……真挚的情感,是你抚慰了我的心灵,温暖了我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世间的美好。
  这是以《真挚》为题,学生作文开头片段。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第三人称比较常见,如果我们能把文章中涉及的人物或事理,变换成第二人称采用倾诉的方式行文,则更易于抒发情感,震撼阅卷教师。与第①段文字相比,第②段文字显然情感上更为充沛。再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人教版课改教材第一册)把山之景当作朋友,通篇采用第二人称与山中之桥、山中之树、山中之泉对话,既生动传神表现自然之美,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深切表达对自然朋友的关切之情。“德高望重的老桥,你们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们累吗?”“你们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们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人影、鱼影、月影”——多么动人的倾诉。
  
  二、换身份
  构思时,我们可以把“人”的身份变成“物”的身份,如采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文章,我们可以立足于“我”,写“我”而非“我”。写作者的身份变了,叙述角度自然就不同了,内容上就有了新意。如命题作文《和你在一起》,文题要求考生采用第二人称写作。细心咀嚼,我们不难发现,题目中还暗含一个“我”的形象。这里的“你”,我们可以看成朋友、草木、某个良好的习惯等具体的物或者是抽象的概念,主题可涉及环保、友谊、品德。但如果我们来个“物我互换”,把“我”当作校园中的草木、桌椅或是黑板、粉笔,向调皮的“你”诉说,呼吁你爱护它、赞美你的节俭,不是一种更新颖的行文角度吗?请品味这一段话,同学们,从中你有没有发现点什么?
  我是一支银色的粉笔,自从老师把我交给你来保管,在你的呵护下,我变得健康长寿(笔者注:用的时间长了);在你的庇护下,我免去了颠沛流离之苦(没人乱扔了);在你爱心的滋润下,我的生命饱受人们的赞美。和你在一起,我喜欢。(陕西某考生作文的一段开头)
  写“我”而非“我”,这样你们表现的内容与主题将无限宽广。当然,我们在转变身份时,想象要合理,尽量朝我们熟悉的人和物的身份上去转,还要有大量的事实材料作为后盾。
  
  三、换时空
  比如写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有考生采用给乾隆皇帝写信的方式,批评了乾隆皇帝“仰仗着自己的物产丰富、地大物博,隔绝了与世界的交流,也迷失了自己发展壮大的方向”。痛斥了乾隆皇帝“怀揣‘天朝上国’的美梦,在狭隘的圈子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后人梦醒,才知神州已远远落在了世界的后方。“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源于你的‘闭关锁国’政策”。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力述“交流”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颇有以古讽今的味道。
  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文章的主题有了更好的表现的切入点。张晓风的美文《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个理想主义者”,“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个踏实的人”,“你要懂得珍惜感情,希望你不要媚俗”,“借他人的东西要还,不要随便接受人的恩惠”。隔离时空的信,委婉地表达了她对青少年的期望,增添了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换视角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人物,可以表现出事物的不同侧面,而且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用侧面描写来取代正面描绘从而达到烘托映衬作用;我们可用点的折射来代替面的铺陈;以次要人物作为主要视角。如为了唤起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有个学生采用了给广州厨师写信的形式,写出他们胆子大(啥都敢吃)、手艺精(啥都能做)、影响力大(足能让某个动物灭种)……言在此而意在彼。《最后一课》整篇文章,作者没有写战争场面,仅从最后一堂法语课这一点来切入,来表现普法战争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之情,这是以点代面的成功范例。
  
  【例文评析】
  
  时光之书
  考 生樊 璐
  在记忆里,上初三时老师布置一道作文题:写一封信,可以给任何人。当时,同学们写得五花八门,甚至有写给火星人的。而我却独具一格,写给15年后的,也就是现在的我。
  这篇作文夹在书架的旧书中。昨天,我整理杂物时发现了它。展开一看,我大吃一惊——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已经30多岁了。我收到了15年前“我”发出的时光之书,这种感觉真是不可思议,当年懵懂少年梦想的30岁已到。
  “你好,收到这封信时,你已经30多岁了……”
  是的,我收到了它,我已是而立之年的当家汉了。时光如流水般消逝,我得与它赛跑了。
  “你一定很快乐,不像我,这么苦恼。”
  我快乐吗?也许是吧。我懂得了许多,不再处处碰壁。
  “昨晚,因为作业的事,被爸爸(也就是你爸)臭骂一顿。他很危险,动不动就教训我,你也要小心。为什么他的脾气这么坏,你说呢?”
  爸爸,爸爸与我相别也有7年多了,刚才,我还和他通了电话。真得感谢爸爸,没有他当年悉心教育,现在的我,还不是像流浪汉一样为生计而奔波。是他,总在我起床前为我冲杯泛着微香的牛奶;是他,高兴时总喜欢用密密胡子扎我,然后傻傻地看着我乱叫;也是他,在我撒谎时毫不留情扬起有力的大手。我清晰地记得那次把我臭骂一顿后,他一个人偷偷跑到屋外抹起了眼泪。
  “前两天,我与同桌为了点小事,闹得很不愉快,现在我俩还处在冷战状态。人,是怎么回事?”
  同桌,是小勇吗?我无时不在想念他。毕业都十来年了,我们天各一方。这个机灵鬼,可真有意思:那年我生病,他每天放学都到医院为我说班上的新鲜事;每次商讨难题,他总喜欢把我问个哑口无言才罢;他还时不时从家带上一根黄瓜,掰上一半给我,和我吃着、笑着一起上学哩。
  “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压力很大,王老师要我必须考入前10名,这个王老师,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王老师呀,您现在还在教育的第一线吗?是您的谆谆教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是您的期盼,为我树起前进的方向。不过如今好了,我已学会了认路。对着前方,每迈一步我是那么慎重,走得那么稳当。
  这是个盛夏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屋中,照在这时光之书上,分外耀眼。读着、读着,我热泪盈眶。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展开信纸,给15年前的我发出了另一封时光之书。在信中,我说出了我的感慨和希望。最后,我写到:请你感谢你的父母,他们给了你健康和习惯;请你感谢你的同学,他给了你友谊与真诚;请你感谢你的老师,因为他给了你知识和希望。
  
  【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以“感恩”为话题而写的考场满分作文。文章跨越了时空界线,立足于“将来”,着眼于现在,以“将来”为现在。以将来的视角评价现在的事。人物角色上,大胆想象,以成人的视角(三十几岁的我)看少年(十五六岁的我)的行为,增强了主题的说服力。时空与人物角色的成功互换,使得文章新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