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2007年中考作文点评(河南课改区卷)

作者:刘志刚




  【原题回放】
  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
  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先写出完整的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解说】
  这是个半命题作文,但是横线上可选的内容已经被限制,只有三个词语可以选用,所以此题虽说是半命题却相当于三个命题作文了。从题目上看,“那一次”三个字已经限定作文需要写一件事,正是这件事才使得“我”“很快乐”或者“很内疚”“很受启发”,所以这件事也只能是能够带出“我”这三种感受的事件了。
  如果同学们以“那一次,我很快乐”为题,那么同学们就应该在文章中定下很阳光的基调。要注意写出事件美、情感美,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比如,可以选用助人为乐、为人解难的生活小事为作文素材,来赞美人间的真善美。
  如果同学们以“那一次,我很内疚”为题,那就需要围绕着“内疚”一词来做文章。所以所选事件必须是自己做过的不恰当的小事,这个事给别人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既然自己感到了内疚,就要表露出自己的后悔以及希望改正弥补的意愿,情感要真挚。注意,你所选的“内疚”事件最好是能够让人原谅的,大奸大恶的事例最好不要选用。
  “那一次,我很受启发”这个题目与前两个有所不同,“受启发”说明事件具有生活哲理性,事件能够启发自己认识一个道理。所以所选素材一定要有触动点,用这个触动点感染读者,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满分卷作文】
  那一次,我很快乐
  河南考生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和奶奶经常吵架,一言不和就会斗起嘴来。这不,我刚放学走到家门口,我就听到妈妈和奶奶在吵嘴,院子里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我眼前的景象是这样的:奶奶,斑白的头发,枯皱的脸,含满泪水昏花的老眼。妈妈,为了操持这个家,她变得容颜憔悴。
  妈妈每天辛苦地劳作,省吃俭用地持家,她是为了我将来进城上学啊。而奶奶,一直视我为珍宝,有了好吃的,总是尽着我吃。妈妈和奶奶都是争着给我买些我喜欢的书、玩具,零食。
  我看了看妈妈,我又看了看奶奶,我立在她们中间不动了。妈妈和奶奶看着我,看着我将作出怎样的选择。我缓缓地说:“妈妈,奶奶,我都爱你们,因为,你们俩都是我的亲人。”
  我说:“妈妈,奶奶她终究是老人,有什么事你可以和她商量,你不能处处同她顶牛啊。如果有一天你也做了婆婆,难道你希望你的儿媳整天和你对着干吗?”妈妈不吭声了。
  “就是,你说说,自从你进了这个家,哪天给我过好脸色看?你打听打听,十里八村哪有你这样不懂事的媳妇。”奶奶愤愤不平地说。
  “奶奶,”我叫住奶奶,“奶奶,您是长辈,妈妈应该孝敬你。但是,作为长辈,也应该宽容、疼爱晚辈呀。尽管妈妈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你为什么就不能容忍一点呢。”我看到奶奶的脸色在一点点缓和。我继续说:“奶奶,您的女儿我的大姑已经出嫁了,难道你希望我的大姑的婆婆对待大姑像您对待妈妈这样吗?”
  听了我的话,奶奶不好意思地偏过了脸,妈妈则在一边委屈地吸着鼻子。奶奶喃喃地说:“说实话,这么些年来,我对媳妇的态度是不够好,我做得不对。”听了奶奶的话,妈妈哭出声来,她哽咽着说:“妈,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应该跟你处处作对,故意惹你生气。”
  “啧啧,这孩子真是懂事啊。”周围的人看到我劝阻了一场家庭战争,都夸奖起我来,我听得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心里却美滋滋的。
  那一次,我真快乐啊,因为,我解开了妈妈和奶奶之间多年的心结。
  
  【满分理由】
  一件烦恼事,却以完满的喜剧收场。吵闹了十多年的一对婆媳终于言归于好。这都得之于“我”的懂事、机智。人们常说,孩子是家庭和睦的润滑剂。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小作者这样机智完满地解决一些家务琐事,相信这个世界上幸福和睦的家庭一定会更多。本文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作为文章的材料,读来真实感人,文章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都很具特色。
  (刘志刚)
  那一次,我很内疚
  河南考生
  望着窗外延绵不断的雨,我又想起了那件事,想起那个小女孩。虽然事隔多年,但我仍然感到一股深深的内疚压在心底。
  那天,快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由于来时没有带伞,我只能等我妈来接我。可是学校里的人快走完了,我妈还是没来,我急得在校门口来回转,眼看天快黑了,我实在等不及了。正在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了:“大姐姐,你没带伞吗?我们共用一把吧。”
  我回头一看,是个低年级的小妹妹。她矮矮的个头还不到我的腰,正努力地举着一把小小的伞,想罩住我。看到她,尤其看到她的伞,我像是大海里抓到一根浮木一般,顿时有了希望,我马上向她致谢,心想这回不用担心淋雨了。
  打着伞一上路,问题出现了。我个子高,她个子低,伞打低了我进不去,伞打高了雨会淋湿她,没办法,我干脆背着她。刚开始还行,可没走多远,我便支持不住了,越走越慢,我只能把她放下。眼看天黑了,可我离家还远呢,我不由得急了,心里暗暗怨自己倒霉,碰上这么个小妹妹,自己虽说趁上了伞,可是还没有自己淋着雨跑回家快呢。想到这,我叹了一口气,也许她察觉了我的抱怨,当我歇过来了再背她时,她坚决地拒绝了,她说就这么走着吧。于是我们俩一同走回家。
  也许回家心切,我不由加快了脚步,她打着伞在后面紧跟,伞使劲往高处举,刚刚到我头顶,我越走越快,她跟不上了,只能小跑,突然她滑倒了,不知当时我怎么会那么想,突然间嫌她太麻烦:“唉呀,你怎么那么没本事呀,老是添乱。”我把她扶起来后,分明看到她眼里有亮亮的东西在闪光。后来的路程,我们只是默默无语地走着,她尽量走快,赶上我。
  终于到家了。我连跟她道谢都没有就跑进了家。妈妈问我怎么回来的,我说朋友送我回来的。妈妈说:“你怎么不送送你的朋友,天这么黑了。”我被妈妈一语提醒,忙撵出去。但已经看不到她的影子了。
  现在回忆起来心里还是很内疚,内疚于我的自私。我当时的行为,伤害了一个多么善良而幼小的心灵啊,那是我永远无法弥补的。
  
  【满分理由】
  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了一件生活中自己“知恩不报”的平常小事,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自责,富有情感美。文章因为有了作者诚心诚意的忏悔之情在里面,读起来很能打动读者,看来文章写出真情至关重要。另外,本文在勾勒人物方面也很突出,写“我”的急性子不知顾及他人的作派,写小女孩的善良、清新、可爱,都给人很深的印象。
   (刘志刚)
  
  【二类卷作文】
  那一次,我很受启发
  河南考生
  去年暑假,看着村里几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小姑娘都到外地打工了,我的心里也直痒痒,但我知道父母对我的升学一直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不敢向父母透露半点自己的想法。妈妈到底还是猜透了我的心思,她并没有跟我说什么,只是一反往常,第一次主动让我跟她去锄地。
  暑天的午后烈日炎炎,一丝风也没有,大地像个蒸笼,往不远处就能看到热气不断地蒸腾上去,热气烤得人汗如雨下,喘不过气来,就连田里的禾苗也被晒得低下了头。我有气无力地跟在妈妈后面。
  “快点跟上来”!妈妈停在地头,叫我。我走到妈妈跟前,妈妈说:“咱俩把这二分地的红薯锄好,可不能锄掉了,一尺远才一棵,栽上不容易,锄掉了可惜了。看我锄的,开始吧。”我心想,我眼睛睁得大大的,怎么会把红薯秧锄掉呢?别看我没干过,这有什么难呢?
  妈妈很快锄着走到了前头,锄头在她手里伸缩自如。刚开始几下,我还行,可一会儿手里的锄头就像“千斤棒”一样,不大听我使唤了,一锄头下去,一棵秧苗被我从根部截断。幸好,妈妈没有看见,我把秧苗又插在了土里。我这个人比较怕热,但是,顾及面子,我不甘落后,可这样就不时有秧苗葬身我的锄头之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