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传统文化中耀眼的明珠

作者:红 枫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含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编 者)
  
  【吉祥图案概说】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每一种吉祥图案都有着不同的意境。吉祥图案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构成手法主要有三种:以被表现的图、形、物的名称谐音而成,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百事如意等;给被表现的图形物以特定的、大众认可的吉利含义,如龙的凝聚、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等;还有一种是图形之外辅以文字说明,如一品当朝、马上封侯等。
  吉祥图案题材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各个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的心理反映。古时,不同阶级、阶层祈求“美好”的内容、标准是不尽相同的:一般黎民百姓,期望的是“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而统治阶级盼望的则是“马上封侯”“一品当朝”。不过,有些吉祥纹样表达的愿望、内涵并不为某一阶层所专享,而是具有普遍的接受意义。中国人对纹样不仅要求造型、结构、色彩符合形式美,使视觉得以愉悦,而且还要说得出“名堂”“道理”,交代其内涵、附会、寄寓一定的美和吉祥含义,以便图个吉利,让心理得到满足。
  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一种神圣、吉祥之物,是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因而,在传统的纹样设计中,常把龙与其他题材贯穿在一起,表达一种吉祥的意境。如“龙凤祥云”图,把龙、凤和祥云连在一起,在古时象征着高贵、吉祥,现在则象征幸福和喜庆;“鲤鱼跳龙门”纹饰常以跃动的鲤鱼、龙门、水纹等组成,比喻时转运来。古时,常作为平民通过科举而金榜题名的写照;“百事如意纹”纹饰以百合花、柿子及灵芝组成。“百合”和“百事”的百字互通,“柿”和“事”谐音,灵芝形态与如意形态接近。象征着一切事情称心满意;“喜庆三多纹”指多福、多寿、多子。纹饰一般以喜鹊、佛手、蟠桃和石榴组成。“佛”与“福”谐音;蟠桃意合长寿;石榴,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寓意为多子。“三多”的形象组合以佛手、桃子和石榴作缠枝连缀,表现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祝愿;“福寿双全纹”古人用蝙蝠、寿桃和双钱有机组合,构成“福寿双全”图案。其中取“蝠”与“福”谐音,“桃”寓寿意,“双钱”成“双全”之意,意在祝愿幸福与长寿。
  总之,中国吉祥图案因物喻意,物吉图祥,将情景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形成了特色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个性。也正由于图案的吉祥含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因而被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以在染织、地毯、陶瓷、雕刻、建筑、服装、首饰等工艺美术用品和喜庆场合应用更为广泛。吉祥图案的社会影响和实际应用,是其他美术类别所不能取代的。吉祥图案是我国传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已日益引起世界美学、民俗学的瞩目。
  
  【吉祥图案赏析】
  鹤
  古传说鹤是仙禽,神人驾鹤升天。又有“鹤寿千年”之说。它是鸟类中吉祥长寿的代表。因此在帝王时代,鹤被作为一品鸟而应用于有相当品级官员的各种装饰中。
  岁寒三友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白头富贵
  在中国的传统装饰上,牡丹花常以富贵的象征与其他纹样组合成各种吉祥图案。“白头富贵”是由白头鸟与牡丹组成。白头鸟的眉及枕羽呈白色,有“白头翁”之称。在中国民间常把它比作夫妻恩爱,白头到老,故图案“白头富贵”即是夫妻长寿恩爱、富贵美好的象征。又如由象征长寿的寿山石与牡丹组成的图案“长命富贵”,亦是对人们的祝福。
  结
  在中国传统装饰中,常看到有以多种姿态表现的彩带和“结”组成的图案。
  “结”的运用使人联想到“结发”“结盟”“谊结同心”等一切美事好景,在民间被当作幸福、吉利的标志。后来又发展出彩带与“结”相配合组成的种种图案,如“吉庆有余”“吉祥如意”“绶鸟衔结”等,应用很广。它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吉祥语言。
  铺 首
  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一般多以金属制作。它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汉代寺庙多装饰铺首,以作驱妖避邪。后来民间门扉上应用亦很广,用于避祸求福,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