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第二眼美国(六)

作者:王 晨




  旧金山是此次我们美国之行的最后一站,除了公务活动以外,我顺便看了看移居在这里的弟弟一家。看到从大洋彼岸来的亲人,弟弟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总是问:还想到哪儿看看?可是能到哪儿看呢?仅仅不到一天的时间。那就少睡觉,多走走好吗?我当然同意啦,就赶紧提出去图书馆。这个愿望在他们来说太好满足了。侄子说他正好要去借书。于是,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离他家很近的这家社区图书馆。
  在一片绿油油的树木掩映下,一排不高的红砖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紧接着跳入眼帘的是一尊可爱的雕塑——绿树红墙边,一个男孩儿一手举着汉堡包,一手托着书,正聚精会神地在阅读。这是典型的美国读书人的形象。弟弟告诉我,美国人是非常爱读书的。不管是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躺在阳光沙滩上,在美发店做头,还是外出吃饭等候上菜的时候,或是在医生的候诊室里排队等待……只要腾出时间的空闲,很多美国人都会选择读书。心无杂念、旁若无人地读书。在大大小小的社区图书馆里,我们更是随处可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
  美国的教育非常注重阅读。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从1979年开始,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在纽约的第五大道上都会如期举办热闹的读书节活动——“纽约是书乡”。专业化的阅读训练,更是培养了孩子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所有社区图书馆的藏书,都是免费向本地居民开放的。看到大人孩子在图书馆一隅席地而坐,饶有兴致地阅读的样子,我忽然被这样的画面和他们脸上专注的神情所打动。不禁猜想,他们那时正陶醉在怎样的情境中,又有着怎样美好的畅想?
  很多社区图书馆里都有“共享”书架,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兴奋。听说这些书架上的书籍,都是人们自愿捐出的个人藏书。“共享”书架更像是图书中转站,“共享”书籍就这样从一个人的手里,传到了另一个人的手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传看。
  读书本来就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分享书籍,就相当于传递快乐。看着身高一米九的侄子在“共享”书架上放上他读过的书,又在“共享”书架上找他需要的书时那欣喜的神情,我也被感染了,真的希望能将这份快乐的感受传递给你们,再由你们传递给更多的喜爱读书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