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本期力荐:《负暄琐话》

作者:杨淑珍




  【作者介绍】
  张中行,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曾教中学、大学,任编辑。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推为杂家。较为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人生哲学。勤于写作。自云亦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必以真面目对人。著述早期偏于语文方面,出版有《文言文选读》《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其后出版有《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等。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64篇,以千字文体论事叙人。其中论事多为风俗人情,记载了老北京和清、民、共和的演变沿袭;叙人则既有章太炎、胡适之辈大家,也有刘舅爷、大祖母辈至亲。师长同窗音容相貌娓娓道来,淡定从容,意中深味。对家眷亲友的婉婉阐述,也是至深至真的情意。
  这是一本随笔性质的书。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著文,写20世纪30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如《读书》《博览群书》《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今晚报》《青年报》,香港《大公报》《东方文化》等,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并有周汝昌先生长跋一篇。
  
  【先睹为快】
  章太炎(节选)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
  发笑也许应该算失礼,因为太炎先生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按行辈是我的“老”老师的老师。老师前面加“老”,需要略加说明:简单说是还有年轻一代,譬如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先生都是太炎先生的学生,我上学听讲的时候他们都已五十开外,而也在讲课的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则不过三十多岁。“老”老师之师,我不能及门是自然的,不必说有什么遗憾。不过对于他的为人,我还是有所知的,这都是由文字中来。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写的,就是收在《章氏丛书》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别人写的,其赫赫者如鲁迅先生所记,琐细者如新闻记者所写。总的印象是: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读绛)。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类;脾气强,有时近于迂,搞政治有时就难免轻信:这是小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