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现代文阅读训练(一)

作者:吴应海




  本期现代文阅读选文新颖,视角独特。读者在阅读欣赏中应该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语言表达方式,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要认真回答阅读题目,对比与参考答案不同之处,总结经验。
  (沿 江)
  
  择书如择偶
  易中天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
  当然,这是从前。现在不怕了。选错行可以改行,选错郎也可以离婚!不过,改行毕竟费事,离婚也很麻烦。能不改不离,最好。
  何况还有改不了离不掉的。就算改得了离得掉,那损失也无法追回,那影响也无法消除。
  读书也一样。
  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更没有什么道德问题。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要了解认识一个人(当然是指那些断文识字多少读点书的人),只要看他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甚至能猜出他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份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如果终日里尽读些不三不四的玩意儿,则其人也难免会有些不三不四。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这就要有所选择。
  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人与书之间》)。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为专家学者流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
  (摘自《小品美文》)
  
  思 考:
  1.作者为什么说“读书如择偶”?
  2.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3.“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你如何理解这一句“品位”一词的含义?
  4.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妙语,请你选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我最喜欢的妙语:
  我喜欢它的理由:
  
  [参考答案]
  1.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2.先要多读书,提高判断力和鉴赏力;然后再选择性地读;最后“博览群书”。
  3.是指读书过程中的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与坏。
  4.例:我最喜欢的妙语: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我喜欢它的理由:用比拟的手法,告诉我们博览群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