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平凡中方显神圣

作者:张爱莲




  【人物风采】
  张爱莲,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职教中心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旗“十佳”园丁,市兼职教研员,数十篇论文荣获国家及自治区一等奖,并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苦乐酸甜】
  镜头再现
  梦中呓语妻子误解
  一位不惑之年的男教师,在普通话培训课上学得出奇的认真,而本期的培训班上谁都知道他是普通话基础最差的一个,不妨您就来听听:
  轮到他练习话题了,他表述的内容中涉及到了“肉夹焙子”(一食品名称),他竟然发成“肉(鸡)焙子”,逗得在场学员哄堂大笑;他还居然将“叔伯兄弟”表述为“叔(比)兄弟”,搞得他的临时绰号日日更新。
  可他从来就不怕别人讥笑,还是大胆地说,勇敢地练,逢人便问,逮谁问谁,无论谁给他指出错误发音,他都虔诚地接受,虚心地改正。
  有一天课间休息,他竟然毫无保留地将昨晚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他说昨晚睡梦中忽然被妻子推醒了,妻子质问他是不是跟哪个外地女人相好了,不然怎么会在睡梦中还用普通话说:“我特别喜欢她,我就想方设法地去追她……”。可事实是,他梦到自己正参加普通话测试,抽到了“我的家庭”这个话题,正在向测试员津津有味地叙说着与妻子恋爱的经过。说得正饶有兴致,感觉普通话的表述是那样的酣畅淋漓,发音也那般标准,结果却糊里糊涂地被妻子推醒了(一位学员打趣说,还不定是梦到谁了呢,周围的人哈哈大笑!)。经过他的再三解释妻子还是半信半疑,无奈他只好逗妻子说:“以后你若是再听到我用普通话说梦话,就立刻用普通话对答,我如果有什么秘密不就全都说出来了吗?”妻子忍不住乐了,推了他一把说:“一边儿去,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学什么普通话,真是老马学蹿,神经病!”
  不光是妻子说他神经病,班上的学员都说他学成神经质了:因为每天只要别人一开口,别人说什么,他便跟着说什么,像鹦鹉学舌。我在台上讲一句,他在下边说一句,学得是那么投入,那么认真!满脸的真挚及渴求的眼神,犹如一位小孩牙牙学语一般有兴致!我也借机鼓励这些年龄大基础偏差的学员:“人家加拿大人大山能把普通话说得那么纯腔纯调,我们一个中国人怎么会学不好呢?大家应该有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令人满意的成绩取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
  镜外音: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繁杂,推普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年龄不是问题,地域不是问题,只要人人行动起来,认真对待此项工作,何愁我们的国民学不好普通话?何愁普通话的整体水平提不高?
  情景奏曲
  情景一
  测试卷上明白地写着“棍”,他偏读成“棒”;明明写的是“葱”,他却读作“蒜”;明明写的是“醋”,他偏读为“酱”。更有甚者,卷上写着的是“狡猾”,他却读成“狐狸”;写的是“眉毛”,他发音却是“猫咪”,害的测试员到处找“猫咪”。“一溜儿”(本是两个音节),却被读作三个音节;“戏份儿”却又被读作“戏儿份儿”。
  情景二
  原文“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被测试人读作“一锅小米稀粥,一碟大头蒜,一只港口买回的烧鹅……”竟然擅自把饭菜更换了。
  原文“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转化为亲情”,被测试人读作“其实友情也好,亲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爱情”。这是哪跟哪儿啊!
  原文“偶尔也让自己放浪一下”读作“偶尔也让自己放荡一下” 。
  景外音
  测试场上,情景万千,形形色色,无疑给推普工作平添几分诙谐幽默。但发笑过后,不免忧虑并探究原因,其实是被测试人的朗读水平、应考能力、心理素质等使然。那么如何提高测试人的朗读应考等能力,便成为我们培训课应该探讨的又一项内容。
  镜头也好,场面也好,情景也罢,都是出现在我从事普通话培训或测试工作中的真人真事,让我有感动、有欣慰、有忧虑,更有信心。我们热切企盼中国能够早日统一,也盼望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能更早更快地普及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中国人纯天然的绿色语言,在母语中永放光芒!
  (本文为节选)
  
  【心语独白】
  不言推普苦,常恐负所怀,洒向推普都是情。
  心灵万道沃桃李,推普事业,我的知心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