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等闲识得东风面

作者:黄松海




  新年新气象,我们在欢乐祥和、喜庆热闹的气氛中迎来了2007年的第一轮朝阳,备战2007年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新设栏目“写作讲坛”为你备战2007年中考奉上一道大餐。本期本栏将写作的整个思维过程分为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等五个专题进行专项辅导,以期使同学们全面掌握各个环节的写作技巧,切实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在中考中勇创佳绩。
  (编 者)
  
  【整体概说】
  中考作文的审题就好似在寻找前行的航线,把握飞行的方向。同学们只有独具慧眼,方能“识得东风面”,让自我的作文“百花丛中笑”。
  2006年中考作文题可谓异彩纷呈。话题作文霸主地位依旧不改,但其话题一般是不带有道德意识或情感倾向的词语,而是以中性词出现。如宿迁的“细节”、徐州的“心”、江西的“亮点”等。材料作文数量与去年持平,只是更注重自选角度来作文,其写作范围进一步增容。选题作文异军突起,在二选一中大多采用“话题+________”的形式,如山东滨州(半命题:________,我的最爱+话题“芳香”)、四川乐山(命题:我最爱这风景+话题“心境”),除此以外还有北京、广东等地是在两个半命题或是全命题中来选择。选题作文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彰显个性。并且绝大多数作文题都有导语提示,更加体现了命题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有效地拓展了考生的写作空间。从作文命题的内容来看,其文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考生的体验感悟,着眼于关注自然、社会,自我成长、思辨生活、情感修养等话题大量增加,着眼于学生的人格精神,强调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以“我”为中心的文题增多,如邵阳卷“请你相信我”、河南卷“我有一个好习惯”、上海卷“我的名字叫________”、青岛卷“________启示了我”、重庆卷“__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等。
  由此观之,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将会呈现如下特点: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将齐头并进,选题作文会后来居上,材料作文鲜有波澜。其命题内容更贴近生活,越发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促使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让考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来解读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因此,备战2007年中考作文,要让考生走进生活的深处,进行心灵的长跑,提升人文素养,真正飞翔于思想的天空。
  
  【技法导航】
  审题就是准确、全面理解命题的含义。它是作文的重要环节,是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因此同学们在审题时要密切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清形式,敲定体裁。
  中考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供图像材料作文等。只有认清题型,才能从容应对,以此来决定写作的范围、方法和要求。因此,不可忽视审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明确其形式后,还要细心思索,采用何种体裁来写作。如何敲定体裁,这要根据自己写作的特长来定,但有时文体特色很鲜明的作文题,最好还是依文题特点来确定为妙。比如话题:“人生的清单”(06年漳州卷),就适宜写成生动的说明文;比如话题:“节俭(06年四川卷)、责任(06年内江卷)、知识的力量(06年北京卷)、人要有那么点精神(06年甘肃卷)”等题,就适宜去写议论文;还如“门其实开着”(06年无锡卷)、“难题”(06年乌鲁木齐卷)就不妨去创作小说;“十六岁的天空”(06年绍兴卷)、“芳香”等题就适合写成散文;“财富”(06年河北卷)、“荣誉”(06年资阳卷)最好去写童话或是寓言。因为这样,我们写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一些。在考场中,我们只有应对如流、择善而从,才能一鸣惊人!
  二、看准题眼,锁定重点。
  在审题时一定要抓住文题的关键与实质,尤其要看准题眼,锁定其写作的重点,以此来凸显文章的主旨。比如06年中考作文中就有许多关键性的题眼:“亮点、和谐、价值、仰望、学会、最爱、习惯、美丽、变化、生日、精彩、创意、荣誉”等等。抓住这些题眼即关键信息,我们便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思路。如“在________。________学会________”(06年山东莱西卷)看似简单,实为不易,“在________”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会”是题眼,是重点,要在“会”字上做文章,其关键是要在行文中表现“如何学”“怎么会”。又如以“敞开心扉”为话题(06年安徽卷),细究其题目,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敞开”“怎么敞开”“敞开后会怎么样”几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多方面。围绕这些内容来选取素材,才能符合题意要求。另外要注意即便同是叙述一个场景,也因其文题的不同,写作重点也就不一样,比如《精彩的瞬间》和《难忘的瞬间》(05年无锡卷:精彩的________)它的写作重点就不一样,《精彩的瞬间》重在描写场景的精彩无限,而《难忘的瞬间》意在表现场景对自我心灵的震撼,一个重观感,一个重体验。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三、吃透题旨,控制方向。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吃透题旨即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和提示语或是材料的真正内涵。唯此,才能有效地控制写作的方向,不至于南辕北辙。有的是在时间上作限制,如“十六岁的天空”(06年绍兴卷)意在表现花季年龄的所思所想所感;有的是在处所上作限制,如“门其实开着”(06年无锡卷);有的是在数量上作限制,如“我有一个好习惯”(06年河南卷),强调“一个”,稍有不慎,就会文不对题;有的是在人称上作限制,如“我的名字叫________”(上海卷)、“请你相信我”(邵阳卷)等,行文时就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的题目还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这就要弄清其蕴含的深意。如仰望(06年陕西卷)、“财富”“芳香”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义,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特别是材料作文,就一定把握住材料的意旨之后再进行构思写作。如06年武汉中考题:下面文字摘自一位同学的《毕业留言册》:□我的自画像:额头宽了一点——思想的野马正好在这里奔跑。□同学留言:(同学甲)最难忘那次联欢会,你的新鲜点子让我们快乐无比!○(同学乙)你知道我最欣赏你的是什么吗?就是你总能够别出心裁。□恩师寄语:你的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为我们开启另一扇窗!老师感谢你。
  写作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对这则材料进行提炼、聚焦,从而确定写作的话题。不能随便抓住某一句话就用作自己的写作内容,而要抓住寄托着材料主旨或者主要内容的中心词、中心话题,以此作为写作的话题。从其材料内容来看,同学们要紧扣“创新、欣赏、和谐”等方面来构思写作。另外还要明确附加的限制。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因此,只有吃透了题旨,才能控制好写作的方向,才能让作文光彩夺目!
  
  【真题回放】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请你以“仰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