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塞翁失马》质疑

作者:郭运广




  “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塞翁”一词也成了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的代名词。然而本人在备课中,却发现该文存在严重的疏漏。
  
  一、质疑
  
  (一)文中的“善术者”是指谁?是塞翁还是塞翁之子?
  从开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一句看,意思是“善术者”的马丢了,联系标题“塞翁失马”,那“善术者”就是“塞翁”。
  但“塞翁”之所以被世人当作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是从他“马无故而亡”而不忧,“其马将胡骏马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时反复说的两句话,即“此何遽不为福乎?”和“此何遽不能为祸乎?”正是这几句话,表现了他的过人之处。而在文中,这两句话都是“其父曰”。按照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译文理解,也就是“善术者”的父亲说的,如此一来,“善术者”则成了“塞翁之子”了。
  (二)“相保”是“父子”两人,还是三人?
  文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中的“其”“之”是指“善术者”,可见“善术者”是文中一人。接着“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祸)乎?”与“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中的“其父”为“善术者的父亲”,“其子”则为“善术者的儿子”。如果正像上一点所说,“善术者”指的是“塞翁”,则“其”“其父”与“其子”就不是“父子相保”,相保的应是“爷子孙”三个人了;同样,如果说“善术者”是指“塞翁之子”,则“其父”就是“塞翁”(其实这才符合他所说的话),但“其子”也还有一人,依然与文后“父子相保”不符。
  (三)“其父曰”中的“父 ”可否读“fǔ”,理解成“这个老头说”。
  “父”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读音:一读“fù”,通常意义为“父亲”(前面提到的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是这种理解);另一读“fǔ”,意思为“老年人”。也有些辅助读本是否也正是为了避免这种矛盾而将“其父曰”译成“这个老头说”。但读“fǔ”时一般是同“甫”,在古代常用在男子名字的后面的美称,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也称“尼甫”。但本文中“其父曰”中的“父”字前不是人名,而是一个代词,我认为还是不能读“fǔ”。
  即使就是读“fǔ”,对这样一种特殊的读音和意义,在初中课本中应给作特别的注释,防止与习惯读解混淆。
  
  二、问题关键
  
  谁是“善术者”?这决定了“善术”一词在文中起的作用,指代不同,作用也就迥然不同。如果“善术者”就是“塞翁”,意思为“塞翁善术”,是赞扬塞翁的聪明智慧——明白祸与福是相互依存,懂得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道理;如果“善术者”是指“塞翁之子”,则“善术”就是起了讽刺作用——讽刺了他的“善术”还不如“其父”,告诫人们妄信迷信、巫术,不懂事理。
  
  三、改正意见
  
  综上所述,为了使文章的文与意相通,最简单的改法就是只需将“其父曰”一句中的“父”字删去,变成“其曰”则可。
  或者“其父曰”中的“父”就读“fǔ”,改正《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为“这个老人说”,并在课文中作特别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