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向汉字致敬

作者:甘典江




  做个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这个人可以尽情拥抱汉字。
  我很难想象,“中国人”这个概念,怎能不与汉字发生关联?按照我的理解,汉字拆分下来,结构是中国人的骨骼,笔画是中国人的血肉,字义是中国人的神经末梢。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词组,是一对孪生子;一行句子是一个家族;一篇文章是一个部落,生生不息。
  天生万物,万物分阴阳,汉字的阴阳即实词虚词,而又活用转化,实中藏虚,虚实生白,白为道,道生万物,周而循环,万物轮回。
  汉字善变,而又万变不离其宗。从甲骨文始,依次变为金、篆、隶、楷、行、草,变来变去的只是形态,乱头粗服都难掩其天姿国色,而其“精气神”却是一脉相承的。上善莫如水。在这一意义上,汉字与“水”相通,“水”无论是凝结成冰,还是化为霜雾雨,都不改其本性。
  赋予汉字的善变,是以柔克刚的毛笔。中国人一管在握,即能为宇宙万物世态人情编码成像,人神呼应,物我交融。历代那么多人在纸上忘情地书写,其实就是操演自己的性情,借以打通物我之碍,脱离苦海。
   汉字的魔幻功能,不仅能注释演绎本民族的言说和思维,而且还可包孕他民族的文化,甚至超以象外。印度国是无以伦比的,这个诞生了佛家玄奥思辨的民族,让我敬畏有加,执礼而赞。然而其佛门重典——万经之首的《金刚经》,转译为古汉语,竟圆融无碍,晶莹不见一丝尘埃,恍若这就是原本出处,就是如来脱口而出的口语。试读一下首句吧:
   如是我闻。
  这四个字,除开不生不死的如来佛祖,谁能增减移动呢?
  千年的风雨,把汉字锻炼得炉火纯青,能化生万物,又可逢凶化吉,进退自如。古典的人文时代,汉字显尽风流;在这理性的现代,又露英雄本色,竟能与电脑和网络亲密无间,让全世界目瞪口呆,上演了又一出神话。
  阅读和书写汉字,就是向汉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