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八月、九月、十月

作者:刘 伟




  原以为,茂密的树林中会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仰望,在那层层叠叠的树枝之上,竟然射出万缕灿烂的阳光。
  ——题记
  
  八月
  
  我是一名初中生了。八月,在父母期盼的眼神和满园知了的鸣叫声中我迈进了中学校门。尽管在比小学大得多的教学楼中挤满了人,但在那明亮的教室里却没有老师熟悉的笑脸,没有同学那句已经习惯了的问候:“好久不见。”我感到在这个对于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地方,藏着一种柠檬味的孤独。我不知道,离开了那六年早已习惯了的人、事、物,我的世界会变得怎样。我如同长在悬崖深涧边的树苗,安静地在没有太阳的地方默默成长。
  
  九月
  
  昔日的好友说现在的我一点也不像我了,我抱歉地微笑了一下。沉静、郁闷,这些原本在我的字典里永远无法找到的字眼,却一下子把我包围了。天生爱好交友的我,现在见到同学就只会远远地躲开。晚上,我会趴在写字台上,看着毕业照,一遍又一遍地念老同学的名字。直到有一天一节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僵局,同学们纷纷上台介绍自己。他们的语言虽不华丽,却朴实真诚。我才发现,原来在我生活的班级中竟然藏着这么多笑脸,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那个活泼的我,爱说、爱笑外向的性格如火山爆发一般发泄出来。来到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阳光。
  
  十月
  
  金秋十月,我已完全融入了新生活,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文静的女班长,工作经验不足却格外认真的男班长,可以无条件帮我拖地的卫生委员,总笑我胖得可爱的大眼女生。从陌生到熟悉,我花了三个月,三个月从夏到秋,人也成熟了许多。
  其实,盛夏过后的秋天也是美丽的,它伴随着我的新生活一起到来。
  
  【亮点揭示】
  本文亮点有二:
  一是文章的片断结构。文章是由三个小片断结构成文的,三个片断犹如三个特写镜头,短小而凝重。这种结构形式不蔓不枝,直截了当,可以节省很多笔墨,是一种很好的结构形式。
  二是由时间的推移到心灵变化的过程符合生活的轨迹,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点评老师 李阳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