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那一只小蜻蜓,触动了我的心灵

作者:周 昭




  《卖火柴的小女孩》……
  “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了一个人,当一个人死后,那颗代表他的星星就成了流星划过天空,消失在夜幕里……”
   ——题记
  
  小时候,我是那么调皮、活泼、乐观,整天嘻嘻哈哈的,从来不知忧愁为何物。安徒生笔下的女孩,是那么的善良美丽,可她却像一颗流星一样滑过夜空。慢慢地,我变得多愁善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世界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对于别人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我也并不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有一次,我突发感触地对母亲说:“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人生数十载,庸庸碌碌,可我们为什么还要活呢?如果我是居里夫人,是诺贝尔,是爱迪生,是牛顿,是爱因斯坦,也许我会活下去,因为我为人类做了贡献,我的生活有了意义,我的生命有了价值,可惜我是一只蝼蚁……”母亲没有作声,但她的眼神闪过一丝诧异。我知道,母亲是不会讲任何大道理的,我也没有必要再去追问了。
   有一天,一只小蜻蜓飞来飞去,不知怎么,我讨厌它,讨厌它只会在我的头顶盘旋。我轻而易举地捉住了它,将一根细绳系在它的腹部,然后放开它。蜻蜓拼命地扇动着翅翼,想逃脱掉。任凭它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它就像一只被线牵拉住的风筝,再也不能振翅。可它仍然不断努力着,我又用剪刀把它的“眼睛”剪开口子,它的三对足拼命地挣扎着,腹部大幅度地伸缩,显然,它很疼,可它的翅翼仍微微扇动。我不忍心再下“毒手”,将它托在手,可它在竭尽全力想要从我手心逃掉,看着它那个可怜样,我心颤了。对于这样一个顽强的精灵,自己是不该再加以摧残的。于是我庄重地解开细绳,蜻蜓一跃而起,直冲向蓝天,可惜它没飞多高便落了下来,我将它捧在手心一看:它已经死了。为了自由,它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量。我哭了,一个小小的精灵,在临死前那拼命的一跃,深深地震撼了我。
  那一只已化作尘土的小蜻蜓,真的感谢你,让我明白了生命真正的意义。
  (指导老师 彭晓英)
  
  【升格指导】
  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表现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十分难能可贵。但是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题记作用不大,结尾未能照应开头,点化中心,因此文章布局上还要作相应的调整。文章虽有真切体验,但缺少感悟,不妨以小蜻蜓顽强抗争,展示生命的坚强与伟大,让我们不禁发出珍爱生命、努力奋斗的感慨!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章提升一个档次!
  (点评老师 黄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