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百行德为首》双解

作者:徐良观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1),允无复入理(2),家人深以为忧。会(3)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4)。”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5),桓必劝入。”桓果语(6)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7),故当有意(8),卿宜察之(9)。”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10)。许因谓曰:“妇有四德(11),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惟容尔(12),然士有百行(13),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14)百行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15)?”允有惭色,遂相敬重(16)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难点注解】
  (1)交礼竟:婚礼结束。(2)无复入理:没有再进入新房的打算。(3)会:正巧碰上。(4)郎:对青年男子的美称。(5)无忧:不要忧虑。(6)语:告诉。(7)卿:古代高官名,后用为对对方表示亲切的称呼,可译为“你”。(8)故当有意:自然应当有他的用意。(9)宜察之:应当仔细了解她。(10)便捉裾停之:就抓住他的衣袖使他停下来。裾(jū),衣襟或袍袖。(11)四德:封建礼教提倡妇女应当具备的四种行为规范,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其含义是妇女道德要好,讲话要高雅,容貌要美,又要会做纺织、缝纫等家务。(12)新妇所乏惟容尔:我所缺乏的仅仅是美貌而已。新妇,新娘子,这里用于自称。尔,语气词,可译为“罢了”。(13)然士有百行:然而男子有各种好的品行。士,男子。(14)夫(fú):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15)何谓皆备:怎么能说全都具备?(16)遂相敬重:于是对她恭敬尊重。遂,于是。
  
  【短章新解】
  《百行德为首》告诉人们:做人应以品德为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以德为先),决不能以貌取人。美与丑是生活中常见的对立面,两者相比较而存在。通常人们对美与丑的外表较易识别,而对事物内在的美与丑却难以分辨。修养不同,心态不同的人,对美与丑的看法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但社会公认做人的准则应是品德为上,而非容貌为上。看人更要把人的德行放在首位,而不要被其美丽的外表所迷惑。千万不要像许允那样重色不重德。这个道理对我们今天乃至将来的做人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们不妨再回头细读小说,可以发现本文的主旨是通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出来的,可见作者匠心独运。许允的妻子因其貌不扬,洞房花烛夜遭到重色轻德的丈夫的冷眼,此为一折;后指望丈夫的好友桓范劝说夫君回心转意,不料未果,此为二折;最后许允的妻子只得挺身而出,以聪颖的智慧、雄辩的口才一举击中了夫君的要害,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使故事有了喜剧的结局。古人说:“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贾谊《新语·本行》)英国傅勒说“德行是灵魂之美”。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将来走向社会,无论社会多么纷繁复杂,光怪陆离,都要坚持品德为上,清清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绝不放弃做人的底线。同时我们也要像许妻那样,在被人漠视时,绝不妄自菲薄,而是坚持自信、自尊、自重,不卑不亢,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