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作者:孙国玉




  骈文的历史源远流长,曾流行于中国文坛一千八百余年。它产生于魏晋时期,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唐宋,中兴于清朝,五四以后才渐渐销声匿迹了。骈文异常华丽精致,曾有“丽辞”之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步入这座华美的文学圣殿,体会艳丽的文字之美。
  (编 者)
  
  【文体概说】
  骈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是两匹马并驾一车的意思,“俪”是夫妻成双成对的意思,“骈俪”引伸过来就是对偶的意思。骈文是种特别注意形式美的文体,它的文体特点正如它的名字,基本上是用对偶句组成文章,在句式上,追求形式整齐的四六句式。即:
  四字句对四字句(即“四四”),如:“下亭漂泊,高桥羁旅。”(庾信《哀江南赋序》)
  六字句对六字句(即“六六”),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相对(即“四四四四”),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上四下六和上四下六相对(即“四六四六”),如:“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庾信《哀江南赋序》)
  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相对(即“六四六四”),如:“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庾信《哀江南赋序》)
  骈文在词句上,讲究对偶,要求词语结构的对称、严谨,如:“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在音韵上,运用平仄,韵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使用华丽的词藻和大量的典故。骈文用的最多的词语是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六朝有的骈文仅颜色一类词就占全文字数的十分之一以上, 构成了色彩极浓、富丽典雅的风格。骈文用典的目的是援引古事或古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古已有之, 是正确的。其实文章用典, 除了起论据的作用, 增强说服力外, 还有启人联想、想象,发人幽思,抒发抱负、感情, 以及丰富内容和使文章委婉含蓄、语言简洁、风格典雅等作用。因为骈文的形式美,柳宗元就评价骈文为——“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虽然骈文因为过于注重形式技巧而往往束缚了内容的表达,但南北朝骈文中仍不乏内容深刻的。如,庾信的《哀江南赋》、鲍照的《芜城赋》、孔稚的《北山移文》等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的假隐士;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推荐文本】
  南北朝时期,是骈文的全盛时期,留存下大量独具风格的骈赋和骈文。名篇有庾信的《哀江南赋》、鲍照的《芜城赋》、孔稚的《北山移文》等等。
  庾信是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哀江南赋》是代表他的骈文最高成就的名作。这篇赋是他晚年在北周怀念故国、自悲身世的作品。其内容与他的《拟咏怀》诗是相为表里的。
  鲍照的《芜城赋》,是他凭吊广陵(今江苏扬州)的作品。广陵在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孝武帝大明三年,曾经两次遭受战祸,后一次灾祸是竟陵王刘诞割据叛乱所引起的。鲍照在赋里借用了西汉时代曾在广陵建都的吴王刘濞叛乱失败的故事,讽刺竟陵王叛乱所带来的灾祸。
  齐朝孔稚(448-501)的《北山移文》,用檄移的文体,假借“钟山之英,草堂之灵”的口吻,对一个“缨情好爵”的虚伪隐士周颙加以口诛笔伐。文中写周颙奉诏出山,给钟山带来了莫大的耻辱,引起了“南岳献嘲,北陇腾笑”。所以当周颙秩满入京,再经钟山的时候,就引起了山灵无比的愤怒,“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整篇文章都用妙想天开的拟人手法,使山岳草木都充满嬉笑怒骂的声音和姿态。在习惯用于歌功颂德的骈文中,很少看到这种辛辣有力的讽刺杂文。
  江淹也是南朝最优秀的骈文作家之一,向来与鲍照齐名。他的代表作《恨赋》和《别赋》是两篇主题和题材都很新颖别致的骈赋。它们既非专事体物图貌,也不完全是写志抒情,而是把诗歌中咏史和代言的传统引入辞赋之中。《恨赋》写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英雄烈士“饮恨吞声”的死亡,取材和汉魏以来咏史诗非常接近,在构思上和他的《杂体诗》也有接近之处。《别赋》写从军边塞的壮士、感恩报主的剑客、服丹求仙的道士、桑中陌上的情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们“黯然销魂”的离别,取材构思又与乐府的代言体相似。这两篇赋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经典撷英】
  
  芜城赋(节选)
  南朝·宋 鲍 照
  
  【原文】泽葵依井,荒葛涂。坛罗虺蜮,阶斗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
  【注释】①泽葵:莓苔一类植物。葛:蔓草,善缠绕在其他植物上。(juàn):挂绕。涂:即“途”。②坛:堂中。罗:罗列,布满。虺(huǐ):毒蛇。蜮(yǜ):相传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动物,形似鳖。一名短狐。(jūn):獐。似鹿而体形较小。鼯(wú),鼯鼠。长尾,前后肢间有薄膜,能飞,昼伏夜出。③木魅:木石所幻化的精怪。厉:磨。吻:嘴。鸱(chī):鹞鹰。吓:怒叫声,恐吓声。④:猛兽。乳血:饮血。飧肤:食肉。⑤馗(kuí):同“逵”,大路。⑥:严寒的样子。蔌(sú)蔌:风声劲疾貌。⑦振:拔;飞。⑧灌莽:草木丛生之地。杳(yǎo):幽远。丛薄:草木杂处。⑨通池:城濠,护城河。夷:填平。峻隅:城上的角楼。
  【译文】莓苔环井边而生,蔓蔓野葛长满道路。堂中毒蛇、短狐遍布,阶前野獐、鼯鼠相斗。木石精灵、山中鬼怪,野鼠城狐,在风雨之中呼啸,出没于晨昏之际。饥饿的野鹰在磨砺尖嘴,寒冷的鹞子正怒吓着小鸟。伏着的野兽、潜藏的猛虎,饮血食肉。崩折的榛莽塞满道路,多么阴森可怕的古道。白杨树叶早已凋落,离离荒草提前枯败。劲锐严寒的霜气,疾厉逞威的寒风,孤蓬忽自扬起,沙石因风惊飞。灌木林莽幽远而无边无际,草木杂处缠绕相依。护城河已经填平,高峻的角楼也已崩塌。极目千里之外,唯见黄尘飞扬。聚神凝听而寂无所有,令人心中悲伤之极。
  【简析】这篇赋描写了刘濞称雄的气焰和悲惨的结局,对比了广陵昔盛今衰的面貌。这段是赋中描绘战后荒凉景象,尤为动人。这的确是如姚鼐所说的“驳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辞”。
  
  北山移文(节选)
  南朝·齐 孔稚珪
  
  【原文】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注释】①周子:周颙(yóng)。隽(jùn)俗:卓立世俗。亦玄亦史:《南齐书·周颙传》称周涉百家、长于佛理、兼善老易。玄,玄学,庄老之道。②东鲁:指颜阖(hé)。《庄子·让王》:“鲁君闻颜阖得道人也,使人以先焉。颜阖守陋闾,使者至曰:‘此颜阖之家与?’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使者致。颜阖对曰:‘恐听者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南郭:《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嗒然,似丧其偶。” ③偶吹:杂合众人吹奏乐器。用《韩非子·内储说》“滥竽充数”事。巾:隐士所戴头巾。滥巾,即冒充隐士。北岳:北山。④壑(hè):山谷。⑤江皋:江岸。这里指隐士所居的长江之滨钟山。缨情:系情,忘不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