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透视与命题趋势

作者:周俊根




  [考点透视]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目标要求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考语文试题中议论文的命题受到重视,笔者统计了2005年全国各地90份试卷,考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有62份,占6 8.9%。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的文体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1.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2.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3.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4.论证结构的理解;5.议论文语言风格的体会。非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考点:1.考查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2.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3.考查把握句子、段落的过渡、衔接、呼应及其作用的能力:4.考查评价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命题趋势]
  
  2006年,将是大部分省市进入课程改革的一轮结束时期。因此,试题在设计上,将会更加贯彻新课标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理念将进一步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体现出来。2006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命题将呈如下发展趋势:
  一、文本材料注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2005年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看,其文化内涵已融注在阅读材料中。选文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如黄冈的《给人生加个意义》、舟山的《拒绝句号》、金华的《人的价值》等文章,通过阐述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论述怎样才能算是有意义的人生,并呼吁应该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达到了对考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目的。因此,平时应广泛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思想短评、杂文、漫谈等,同时,对手头资料中的议论文阅读测试题应有所选择地去做,选择的原则是“文质兼美,时效性强”。
  二、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新课标的这些表述淡化了文体概念,强调了基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对议论文阅读只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综观2005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设计,都注重了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像荆州市的议论文阅读设题几乎都是基本阅读能力。可以预见,2006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将大于2005年。考查文体阅读能力,主要是考查运用文体知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月将很少出现。
  三、更加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有助于改变阅读教学中片面肢解课文和机械训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心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包括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理解。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布局谋篇,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议论文的思路理解主要体现在论证方式、方法的考查,论述层次的划分等。
  四、试题的开放性将会增加。近几年在中考中不断增加开放性试题。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肩负着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开放性试题承载着创新的火花,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成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
  总之,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复习时,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用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去解读议论文,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
  
  [文体阅读能力一·抓准论点]
  
  [命题分析]
  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是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首先看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对论点的考查题是客观题与主观题兼而有之,如2005年温州市的中考题议论文阅读《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的第一题是对中心论点的选择。又如2005年泰州市的议论文阅读《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的第一题是主观题:“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单概括。”这里要回答阐述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没有集中在哪一处直接交代,需要综观全文后归纳概括:“学校教育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心理素质,独立思考精神和创造性的能力。”
  
  [技法指导]
  抓论点有以下几种方法:1.标题关联分析法。就是根据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直接抓住或分析出论点的方法。2.位置关系分析法。先从论点的常规位置出发,到文章和段落的首、尾、中间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和文章整体、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3.语言标志揣摩法。一定的内容总有一定的形式标志。论点的语言是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总带有提挈、归纳的特点,在篇段中间或末尾出现的论点常有“可见”“总之”一类归纳性词语。这种方法只是位置关系分析法的一种补充。4.分析归纳提炼法。前面所谈的三种方法在典型议论文的阅读中都是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但是阅读非典型议论文则必须从论证过程中提炼出论点来。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有三个途径:①抓关键语词,②分析论据,③感受整体意蕴。
  
  [例题解说]
  [例题](2005年随州市)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后面问题。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