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穿井得人》双解

作者:洛 美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1),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2)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3)。”有闻而传之(4)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5),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选自王充《论衡·书虚》)
  
  [难点注解]
  
  (1)溉汲——汲水灌溉土地。
  (2)穿——穿凿,就是开挖的意思。
  (3)一人——这里指一个人的劳力,后面的“一人”是指一个真的人。
  (4)之——文言代词,这里指“穿井得一人”的消息。
  (5)使——使用,这里是“功用”的意思。
  
  [短章新解]
  
  寓言说有户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一个劳力常住在外面汲水。等家里凿了一眼水井之后,他告诉人说:“我穿井得一人。”其本意是说家里有水井之后,就解放出一个人的劳动力来。结果有人传言说丁家凿井凿出一个人,老百姓听到传言后议论纷纷。后来消息传到国君那里,国君派人询问丁氏,事情的真相才水落石出。
  读这个故事,我们首先有以下认识:当听到任何传闻的时候,我们应该动脑筋想一想它是否合乎道理,考察一下它是否符合实际,切不可盲目信从,更不要去当“小广播”,以讹传讹。细读寓言,我们不禁要想文中以讹传讹的根源在哪儿?首先应该归因于第一个传言者,他曲解了丁氏说话的本意,当然“穿井得一人”这样一件违背常理的事情要比丁氏的本意有趣的多,按现在某些从事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观点就是很有“看点”,能够引起某种程度的新闻“效应”,说白了就是毫无价值的新闻“炒作”。这些“有趣”的传闻可以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说说笑笑而已,不足为训,也没必要深究是否合乎实际。
  但在学习、工作乃至国家大事层面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宋国国君认真严肃的求实态度,对任何传闻不轻信、不盲从,重调查研究,勇于弄清事情的真相,在小事上能做到这一点,事何能不立,国何能不兴?我们遇事如果都能认真地调查研究,认真地动脑思考,有什么事情做不好,有什么不成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