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让我们同行

作者:李晓媛




  【学生组获奖作文点评三】
  
  当我们迈进青春的门坎,有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有觉醒后的孤独。真挚的友情是驱赶孤独的天使,学会交往是获得友情的桥梁。让我们积极交往,文明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使生活充满阳光。
  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交往,友谊的建立需要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需要交往,个人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也需要交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交往,每个人都生活在你、我、他之间。
  通过交往,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理解能力,相互启发,拓展思维,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
  一个人在交往时的行为会影响着交往效果、自身的形象和事业的成功。理想实现的路程中,也要与人交往。想要更好地与人交往必需学会使用礼貌语言,掌握更多地交往礼仪和技巧,学会交往,学会诚心诚意、实事求是地赞美别人,在批评他人时应该讲究艺术,做了错事先道歉。用你的真心,去换别人的诚心;用你的宽容,去了解他人,你会有新的启迪。
  一个人要乐于与人交往和善于与人交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这不就是交往的作用吗?
  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对立多面墙。”人人都要与别人交往,不管他是怎么样性格的人,我们都要善交广接。
  有人曾经说过,手心里有一颗心,你有我也有,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同行!
  (指导老师 曹 慧)
  
  【细细品味】
  以“让我们同行”为题,落笔直截了当指出“交往”是“友情的桥梁”“使生活充满阳光”。可谓开篇点题,让你一开始就进入“角色”,颇具感染力!
  四个“需要”从正面说“交往”的重要,一个“离不开”从反面说“交往”的不可少,表述淋漓尽致!
  再说“交往”的多种作用,又使文章的内容深入了一步,条理分明。
  又更进一层说应当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
  换一种方法写,采用“比喻”来说理,让人从多方面去品味,妙!
  再换一种方法写,引用人们千百年总结出来的“格言”来说理,使内容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别具韵味。
  用浓郁的抒情笔调与点题来收篇,言简意深,精彩隽永。
  【整体评析】这篇习作“亮点”有三:一是洋溢着真情,感染力强烈。文贵情真,作为文章眼睛的题目“让我们同行”,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仿佛在与你促膝谈心,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让人倍感亲切!二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围绕着“让我们同行”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作用”——“如何正确交往”——要“善于交往”——犹如剥冬笋,一层一层,步步深入,条理分明,读来让人口服心服。三是善于运用修辞,语言清新流畅。篇首就用“门坎”比喻进入“青春”;“驱赶孤独”的“天使”妙用了拟人与比喻;“桥梁”“阳光”……形象鲜活的比喻使文增色添彩。第二段的四个“需要”的排比,还有引用……像这样巧用修辞的精彩例子,文中处处可见,为全文增添了许多魅力!
   (点评傅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