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绮丽的想象

作者:刘新刚




  【学生组获奖作文点评三】
  
   没有想象的世界是沉寂的,没有想象力的孩童是木然呆痴的。同样,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作家,不会写出让人梦绕魂牵、极具魅力的好文章来。
  《雪——冬季的一个童话》写对雪的感悟。作家融入了美丽的想象,“在一片辽阔的雪域伫立久了,仿佛自己变透明变轻,身体留在原地,灵魂变得纤细,直到最后飘出去,融入到这俏丽的白色中。白色让人联想到苏格兰短笛,灵魂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偏僻苦难已被抽空,将逝的天使留下最后美丽的蛩音。”短短几句描写,将雪景描绘得出神入化,富有灵气;借之以得体的拟人和比喻手法,将物化和灵性的笔触运用于对雪的赞颂,于无雪处赏雪,于无神处感其神;引人进入一个童话般迷离的世界。如果单凭对物象直接客观的描写,不借助想象,是不能写出这种效果来的。
  又如:“雪是花。古人曰:‘六出飞花’如六角碎玉,片片含香。仰头,让雪落在额头、脸颊、嘴角,舔一舔,咂一咂唇,品尝冬的味道;让雪落在掌心,感受冬的温度;让雪落在胸口,感受冬季的胎动!”作者将感觉用于描写物象,凭借心理功能产生综合感受,调动了多方面的感觉功能。这里,有视觉属性,有嗅觉属性,有味觉属性,有触觉属性,有幻觉属性。作者将多种感受复合为一个整体:心理感受中的“雪”。
  久违的雪,冬的精灵,作者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激情,在篇章中洋洋洒洒,挥笔泼墨,弥漫开来。句式骈散错落成趣,形式变幻灵动。最后,文章落脚到“雪——冬季的一个童话”,回应文题,让人仿佛置身于瑞雪之中,又恍若走进了“斑驳陆离”的童话世界。
  
  【细细品味】
  从想象的作用下笔,精心选定简析的角度,巧妙立论,为下文张本。
  摘引原文,深入分析,能认真把握原文神韵,分析也恰如其分。
  好!读得用心,体察细心,了悟专心。真切地感悟到了作者将感觉用于物象描写,充分调动多方面的感觉功能,写出了感受中的美丽雪景的高超技法,分析得细致入微,分析得有滋有味。
  结尾收笔,俯视全文,点击所赏析文章的其它亮点,强化突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整体评析】古今中外善读书者,均懂得悟其旨、明其法。看来,刘新刚同学深谙此道。他紧紧抓住《雪——冬季的一个童话》一文作者善于想象的特点,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文章开口小,体察细心,了悟专心,观点鲜明,分析中肯,应该说是一篇较好的赏析文章。
  (点评 唐仕伦)
  
  点评人简介
  唐仕伦,全国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会员。《语文世界》《语文报》《创新作文》《初中生之友》等多家报刊特约编辑、特约栏目主持人、特约撰稿人,多次参加省、市中学作文教材、教辅资料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