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阅读随感

作者:关 欣




  第三章点燃精神的火把
  ——感悟阅读
  
  阅读引领我们有走在豪放雄浑与婉约缠绵之间,穿梭于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学之中,拨动我们的心弦:或深沉奔放,或悠长强烈……在和谐共振中,放飞我们的思想,让情感与岁月一起成长;在超越时空的对话中,摆渡我们的灵魂,让感悟与精神一起翔空……
  
  【学生组获奖作文点评一】
  
  在绵绵的秋雨中,在茸茸的丁香花下,在倩影婆娑的月光里,字字珠玑的清词丽句如阵阵清香在似雾的月光中飘进我透明的心境,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悲壮、痛苦、孤独、豪迈、忧郁和欢畅。
  
  (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荆轲手提利剑,策马飞驰而去的那一刻,当他踏上秦土,把酒易水边的那一刻,当他抄起匕首刺向秦王的那一刻,仿佛早已注定了结局。但从他深邃的眸子里射出的一丝忧郁,表明他似乎明白,“秦的存在是历史的使命”。荆轲无异于在惊涛骇浪中逆水而行的一叶孤舟。瞬间,我好像回到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深秋,残阳如血,哀鸿遍野,马啼声响彻云霄……
  
  (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把万千宠爱集于酒的一身:三国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北宋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都是诗人洒脱的极致,是诗人豪迈的写照。经过酒精的涤荡,人人都有着“酒泡绝愁”的温馨。诗人在杯杯美酒前,一边“举杯邀明月”,一边感慨着沧海桑田,壮志难酬。在酒香的陶醉中,在神思的缥缈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古文豪苏东坡面对妻子王弗的离去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一生豪放的他在那段日子时常“泪湿春衫袖”;春风袭袭,风丝间夹杂着他对妻子的思念;夏雨潺潺,泉间水中迸溅的水珠宛如他悲切的泪滴;秋雨绵绵,滴滴充满着他无奈的伤感;冬雪纷纷,片片是对妻子逝去的深深的遗憾。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约定转眼间灰飞烟灭,曾经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日子永远地成为了怀恋,现在,不但不能够“千里共婵娟”,而是阴阳永隔,天上人间。
  于片片花阴下,于抹抹夕阳里,于亭亭玉立的修竹旁,字里行间的悲壮、痛苦、孤独、豪迈、忧郁如欢畅化作潺潺的溪流淌入我如水的心境,如粼粼的柔波在心间不断地徘徊、荡漾……
  (指导老师张丽琴)
  
  【细细品味】
  妙景点染,独具情致,烘托阅读神韵,提纲挈领,引起下文。
  一句诗,一片景,一个细节,渲染出“披文入情”的境界,灵动鲜活,言简意丰,可谓读之深,悟之透!
  以甘醇的“美酒”为话题,串起千古芬芳的诗文,演绎一段文人墨客的悲喜人生,在酒香中氤氲出几多豪情、几多壮志。选点新,切入妙,借诗文的“慷慨悲歌”,抒个人悲欢情愁!
  以春夏秋冬的妙景烘托,平添无限情愁,用排比、引用等辞格精心打造,越发愁情动人,把苏轼不朽的爱情渲染到了极致。细读浮想联翩,深悟情味悠长!
  首尾照应,总收全文,情韵悠长,回味无穷!
  【整体评析】文章以阅读诗词为切入口,用悲壮、痛苦、孤独、豪迈、忧郁、欢畅的文人情怀为线,真切展现自我阅读的深刻体验,可谓“情到深处文自工”。文章语言灵动鲜活,造句精美,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使得文章情味十足,让人读来回味悠长。倘若在文章之中再穿插一点自我生活经历和感想就更妙了!
  (点评 黄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