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小蚂蚁

作者:袁冬冬




  【学生组获奖作文点评四】
  
  一个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午饭过后的我,禁不住毒辣的阳光,躲到了一棵葱郁的大树下乘凉。不经意间,我发现了几个蚁穴,其中一个特大的蚁穴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与别的蚁穴相比实在太大了。黄豆般大小的洞口,周围堆砌着近二厘米高、感冒冲剂颗粒般大的土粒,搭一堵城墙,守护着蚁穴。也许是天气太热了吧!蚁穴周围不见一只蚂蚁的踪影,一个恶作剧的念头不禁油然而生。
  我跑回屋子,拿出了半瓶凉水,慢慢地从那洞口灌进去,看着用小土粒砌成的“城墙”被水冲垮,黄豆般大的洞口渐渐坍塌,我心中却暗自高兴。水用完了,蚁穴也被冲得不成样子了,我自以为那些不成气候的蚂蚁都被淹死在洞穴里了。然而我错了,就在余下的水渗入洞穴不久,一只黑色的蚂蚁奋力爬出了洞穴,被水打湿的身体上沾满了泥土,走起路来显然十分费力,两只后腿被粘在了一起,给变得笨重的身体又增加了不便,它的嘴里衔着什么东西,混着水,看不清是什么。我看着它那狼狈样,心里更加得意了。它在原来堆砌着土粒的地方,放下嘴中的东西,然后转身又奔向洞口,后腿间的水几乎快干了,行动自然比刚出洞时要灵活得多。我伏在地上,在它放下东西的地方寻找着,好像是一粒土。它嘴里也衔着东西,我盯着它,想看看它到底衔着什么,仔细一看,果真是土粒。紧接着,一只只蚂蚁陆续爬出了蚁穴,身上也是湿漉漉的,嘴里也都各衔着一颗土粒,它们排成一条线出来,放下土粒,又排成一条直线进去,秩序井然。看着它们忙忙碌碌出出进进,我不禁为之愕然。
  就这样随着蚂蚁的进出,那被水冲毁的“城墙”一点点恢复了原貌,而且比原来的更高、更厚,坍塌的洞口也被它们修复了。这小小的蚂蚁!
  家园被毁,它们并没有屈服,而是团结一心,再次去建造。如果是我们人类,大家共同拥有的一样东西,在它被毁后,我们会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能决定怎么做呢?如果能,就不会有一批批假货,就不会有一项项豆腐渣工程,就不会有一桩桩三令五申后仍旧不改的腐败事件。面对那群忙碌的蚂蚁,我不禁深思起来……
  再看蚁穴,一缕灿烂的阳光照射在上面,那个蚁穴竟是如此美丽。
  (指导老师 张宇宏)
  
  【细细品味】
  首段交代时间,突出了天气之热,用语简洁明了。
  本段重点写一个特大的蚁穴洞口的土粒。“一个恶作剧的念头不禁油然而生”引出下文,但“油然而生”用词不当。
  对“一只黑色的蚂蚁”搬运土粒的描写相当细腻,同时“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暗自高兴”——“更加得意”——“不禁为之愕然”)展现得非常清晰,这些都值得肯定。
  在前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得出感悟。“如果能……”一句在表达上明显有问题,因为本句所列举的三种现象,与“如果是我们人类,大家共同拥有的一样东西,在它被毁后,我们会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能决定怎么做呢”相脱节。
  作者受到蚂蚁精神的感染,故而觉得“蚁穴竟是如此美丽”。
  【整体评析】《小蚂蚁》属生活感悟类短文。写这类文章,贵在感悟独特、真切而能给人以启发。文章由蚂蚁们的团结一心、重建家园,联想到我们人类的某些不足,构思、写法上均有可取之处,可惜的是,得出感悟时没有扣紧“团结一心”和不屈不挠,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叙述和感悟的不协调。
  希望袁冬冬同学继续在日常现象中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用自己的话明白地抒写真切的体验。相信他经过长期的练笔,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合理,也更丰厚。
  (点评唐惠忠)
  
  点 评 人 简 介
  唐惠忠,中学高级教师,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话题作文研究专家,《语文报·高考版》特邀主持人。在《中小学教材教学》《教育艺术》《中学语文教学》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五百余篇。主编《高考人文类话题作文写作秀》《高考科学类话题作文写作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