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六把叩开作文理想分数的金钥匙

作者:周远喜




  随着更多地市中考语文作文的比分进一步加大,得作文者得语文天下已经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只要考生拥有了几把叩开作文宝库的金钥匙,获得理想的作文分数并不是难事。下面就教给同学们六把多年来中考满分作文中锻造出来的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
  审清题目要求是写作的第一要义
  
  一提到审题,不少同学认为是多此一举。因为每个初三学生在中考作文专题训练中必须要经过这一道洗礼,然而尽管老师一再强调审题,可是在中考作文阅卷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忽视了这一点。下笔仓促,随意漫谈,偏离主旨,不着要义。2004年中考,因为审题而跑分的现象似乎有增无减:对不设审题障碍的误解;话题作文的盛行;命题的开放在给予了考生写作自由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审题的警惕;而选题作文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在比较、选择文题上举棋不定,耗费了学生的不少时间,部分学生因此而忽视了审题;材料作文显然加大加深了思维的深度,也自然加大了审题的难度,所以,2004年学生在审题上失误的反弹也正在情理之中。考生务必要记住的是:无论作文怎样开放,限制依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内容。请记住,考场作文,审清题目要求,永远是你的第一要义。临场写作,一定要细心审题,在草稿纸上将作文试题的显性要求与隐性要求一一列举下来,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自由写作而又不逾要求。
  
  第二把金钥匙:
  选择符合文题最拿手的形式
  
  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擅长的文体形式。一些独特的写作形式已成为广大考生所关注,日记、书信、寓言、童话、演讲稿、戏剧等在中考作文中大量出现。“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考生要在审清题目要求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表达方式。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你所选择的文体一定要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相一致。因为一种文体形式只能适合一定的内容和题材。有些考生对各类文体的要求、文体特色缺少必要的了解,写出的作文当然只能是“四不像”作文。如“医用处方体”是医生给病人治病所开的药方,采用“医用处方体”除了在格式上符合要求外,作文内容一般是抨击社会上某种现象和某些人的行为:思想上呈病态,歌颂类的内容忌用,不能仅为创新而创新。
  
  第三把金钥匙:
   靠你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在你记忆的长河里,肯定有不少精彩的瞬间、动人的镜头、感人的场面曾深深的震撼过你、感动过你,这些东西会像特写镜头一样长久地留在你记忆里,并不时冲击着你的心扉,在你的心头一次次地涌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它们。假如那些曾震撼过你、感动过你精彩片段或瞬间能在考场上流入你的笔端,相信这些真情同样会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以获取阅卷老师情感倾向。不少中考满分作文都精选了几个曾深深打动过、感染过自己的片段或镜头,让读者置身于作者精心营造的氛围中。如江苏省2003年满分作文《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的美丽》,就精选了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几个特写镜头,非常感人。而另一篇满分作文《我发现了枕头里的秘密》,考生选择了几个镜头,细腻地刻画母亲为自己做枕头的几个感人细节,评卷老师都被深沉的母爱所打动。
  
  第四把金钥匙:
   让你的思维八面来风
  
  “横看成岭侧成峰”。生活中,对于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的看法,由于各自不同的阅历和情感体验,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由此写出的文章就会别有洞天。中考作文,无论是选材、构思还是立意,如果我们独辟蹊径,发散思维,努力摆脱思维的单一性,从而写出我们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亲情”,是常写不衰的话题,请你想想看,背影里有亲情,灯光下有亲情,欢声笑语里有亲情,母亲的唠叨里有亲情,细细密织的毛衣里有亲情,热气腾腾的汤里有亲情,慈爱的目光里也有亲情,只要你打开思维之门,走出单向思维的死角,你会发现,写作的天空无比广阔。同样,写“战争类”的话题,如果你对战争感兴趣,你时常关心时事,你可以伊拉克小学生的身份致美国总统布什一封信,或者以伊拉克战地记者的身份记下你在电视上所看到的那些可怕的战争场面,写出战争给伊拉克人民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假如你熟读三国,且拥有丰富的材料,你可以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穿过时空隧道,重温历史风云。倘若你再变换一下角度思考,环境恶化令人堪忧,“非典”的梦魇记忆犹新,“海啸”让我们防不胜防,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并没有引起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战争依然没有结束;当然,生活中假冒伪劣的盛行,明目张胆地公开造假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在街头巷尾,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乃至大打出手……人与人间的战争永远没完没了。如此发散思维,作文的选材和立意就会绚丽多姿。
  
  第五把金钥匙:
  用细节描写展示人间真情
  
  中考作文,虽文体不限,但初中生一般还是习惯于选择记叙文。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最常见的毛病在于总是以叙述代替描写,缺乏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须知,即使是名家写这类文章,常常也是靠细节描写取胜,靠精彩的细节打动人、感染人。《背影》如此,《散步》如此,《最后一课》如此,《变色龙》如此,《我的叔叔于勒》也是如此,中外作家概莫如此。翻开历年各地中考满分佳作,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文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小作者精心细腻的细节描写,请看以下两例:
  刹那间,父亲的笑容僵住了,眼中满含着失望,嘴角微微动了动,但终于没有说话。我心里一颤,时常翻看小时候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爸爸嘴里衔着一枚红红的唢呐,鼓着腮帮陶醉地吹,胖嘟嘟的我坐在妈妈的怀里傻笑着,一边伸出手去拿唢呐,父母的脸上写满了笑意。这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面啊!
  这是2004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精彩的细节描写,形象而细腻地写出父亲的心理变化和自己微妙的心理过程,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我拿着塑料瓶,带着一份沉重向老奶奶走过去,老人吃力地抬起双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老人的手在颤抖着,颤抖着,我猛地发现她的眼里闪出一丝亮光,那是残阳下一颗浑浊的老泪——老人家哭了。她颤抖着手接过瓶子,放进了麻布袋——我发现,袋子是空的!老奶奶什么也没说,我却能体会到那份发自心底的感激,一份让我变得沉重的感激。
  着力描写人物肖像,通过对老人“手”“眼”的细致刻画,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哀伤。
  如果将这段文字换成叙述性的语言的话,其感人的魅力必然会消失,如此你的文章还怎么感动人呢?
  
  第六把金钥匙:
   展示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开阔的视野、宽广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疑是获得读者青睐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中考作文中,能采用引用、列举、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来,以显示出广博的阅读面和开阔的视野;或反弹琵琶,对有些定论提出质疑,或补充完善对古人或他人的认识或看法,或挖掘出崭新的含义,以展示你对有些问题或现象思考之深;或在排比句中巧妙镶嵌你要引用的古诗名句,或将诗文灵活化用,以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使你的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或展示你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展示你对音乐、名画独特感悟和鉴赏能力……若能在考场上引爆你的知识和阅历储备,就可以在考场瞬间使你的构思得以有限地拔高,你的文章就会因文采飞扬、底蕴深厚而从众多的考卷中脱颖而出,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心头一动。
  所以你应该养成一个善于汲取各种知识的好习惯,多读文学名著,多记名家名言,多阅览有益的报刊,多思考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考场上一时的薄发靠的是平常多年的积累,
  把握规律,认真准备,厚积薄发,多准备几把打开高分作文的金钥匙,中考作文夺取满分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