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鲁人好钓》双解

作者:洛 美




  鲁人好钓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1)黄金之钩,错以银碧(2)。垂翡翠之纶(3)。其持竿处位(4)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5)。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6);事之急不在辩言(7)。”
  (选自《太平御览》)
  
  【难点注解】
  (1) 锻:锻制,打造。
  (2) 错:镶嵌。碧:翠绿色的宝石。错以银碧:
   镶嵌上银丝和翠绿色的宝石。
  (3) 纶(lún):较粗的丝线,这里指钓鱼绳。
  (4) 持竿处位:拿钓竿的姿势和所处的地位。
  (5) 不几:没有多少,很少。
  (6) 芳饰:美的装饰。
  (7) 辩言:敏捷的语言,指口才敏捷。
  
  【文言新解】
  寓言《鲁人好钓》最初的寓意是说,做事要务实际,不要虚夸。但从行文来看,寓意似乎不仅在此。喜欢钓鱼的鲁人,用上好的食物做鱼饵,用黄金锻造渔钩,用五彩丝线做钓绳,等等,在钓鱼各个环节上极尽奢华之能事。用如此精美的渔具钓鱼,处处说明其喜好钓鱼的程度之深,然而其最终结果却是“得鱼不几”,为什么呢?作者的结论是“钓之务不在芳饰”——钓鱼的关键不在于渔具精美的装饰上。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钓之务在何”?难道仅仅是因为渔具的精美才使得“得鱼不几”吗?难道换了普通的渔具就能“得鱼甚多”吗?仅仅“务实”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吗?我们说不是。要想“务实”,必须先“求真”。“求真”就是摸清事务真实的情况,找到事物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务实”。
  先“求真”,再“务实”才是成功的途径。在没求到“真”之前,盲目地去务“实”,那也是南辕北辙,于事无补。当年农业学大寨,有些平原地区的干部,没有抓到大寨精神的实质,以为学大寨就是造梯田,于是在好端端的平地上,也垒起梯田来。这不能不说很“务实”,只是因为没有求到“真”,所以“实”务的就不是地方,劳民又伤财。
  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一切,不能只“求真”而不“务实”,也不能只“务实”而不“求真”。这是这则寓言给予我们的更深层次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