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肖复兴:是作家也是教育家

作者:王翠丽




  【作家档案】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音乐笔记》《聆听与吟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感动于一个苹果》等。《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作品选读】
  不敢过中秋
  
  肖复兴
  中国的节日一般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和中国传统的节气相关,每一个节日都是和节气呼应着的,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和节气相关联的吃食做主角。中秋节的主角当然是月饼,只可惜近两年来,人们一提起月饼,往往是和黑心月饼连在一起,这实在让人有点儿背气,让中秋节跟着吃瓜落儿。这都是去年南京冠生园惹的祸,惹得今年人们买月饼的热情依然无法高涨起来。想想当年我插队回北京时赶上中秋节,为了买上月饼,在稻香村前排起蛇一样弯弯曲曲长队的情景,简直如天宝往事一般遥远。
  其实,物是人非的原因不能够仅仅归罪于冠生园。前两天报端披露出北京所卖的弹簧床垫绝大部分是黑心床垫。再想想以前开学之际卖给校园里住宿学生用的黑心棉被,只要是能够掺假的地方,心都早已经先行一步黑了下来,怎么能够光骂一家冠生园呢?
  真是不知道人心怎么就这样一下子变得坏了起来?有人说都是钱闹的,钱难道就真的是狐狸精不可?多少年来一直被我们自己引以为自豪的我们民族传统的诚实美德,怎么就一下子坍塌得把我们自己的心都砸黑了呢?
  记得我小时候每到中秋节特别羡慕店里卖的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那时就只是这样传统月饼老几样,哪里有如今又是水果馅又是海鲜馅,居然还有什么人参馅,花脸一样百变时尚起来。可那时中秋的月饼在北京城里绝对的地道,旧时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只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月饼,都是母亲自己做月饼。说老实话,她老人家的月饼是不仅远远赶不上致美斋或稻香村的味道,就连我家门口小店里的月饼的味道也赶不上。但母亲做月饼总是能够给全家带来快乐,节日的气氛就是这样弥漫开来的。
  母亲先剥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掺上桂花和砸碎的冰糖渣儿,撒上青丝红丝,再浇上香油,拌上点儿湿面粉,切成一小方块一方块的,便是月饼馅了。然后,母亲用香油合面,用擀面棍擀成圆圆的小薄饼,包上馅,再在中间点上小红点儿,就开始上锅煎了。怕饼厚煎不熟,母亲总是把饼用擀面棍擀得很薄,我总觉得这样薄不是和一般的馅饼一样了吗?而店里卖的月饼,都是厚厚的,那才叫做月饼嘛。每次和母亲争,母亲每次都会说:“那是店里的月饼,这是咱家的月饼。”这样简单的解释怎么能够说服我呢?便总觉得没有外面店里卖的月饼好。
  如今还敢说就一定没有外面店里卖的月饼好吗?饼再薄,馅再差,毕竟不是黑心月饼,况且那是母亲亲手做的月饼,是外面绝对买不到的月饼。当然,明白这一点,是在我长大以后。
  好多年前,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中秋节时,我别出心裁请母亲动手再做做月饼给全家吃,其实,是为了给儿子吃。那时,儿子刚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尝尝以往艰辛日子的味道,别一天到晚吃凉不管酸。多年不自己做月饼的母亲来了情绪,开始兴致勃勃地做馅、和面、点红点儿,上锅煎饼,一个人拳打脚踢,满屋子香飘四溢。月饼做得了,儿子咬了两口就扔下了。他还是愿意到外面去买商店里的月饼吃。
  时间就这样改变着一切,只有中秋节不变,只有中秋节吃月饼,到什么时候都不变。只是,这几年到中秋节时,我一般不敢也不愿去外面的店里买月饼了,生怕防不胜防万一遭遇上黑心月饼,便想要是母亲在就好了,可以吃母亲亲手做的月饼,全家聚在一起有着浓浓的情趣,起码月饼馅是真的没有问题的了。真应了人们说的那样:如今除了自己的亲妈是真的,别的什么都可能是假的。还敢信谁?
  可惜,母亲已经过世13年。更不敢轻易过中秋了。
  
  超级链接
  模仿是必要的
  
  肖复兴
  肖铁上二三年级时,我要他抄过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些篇章,其中《商人》一篇,我让肖铁背诵过。孩子的记忆力极好,吸收力也很强。因此,要求孩子小时候背诵一些适合他们口味的篇章,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这往往是他们长大成人的文学基础。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曾是肖铁的必修课。冰心的《寄小读者》,法国作家列纳尔的《胡萝卜须》,普列斯文的《林中水滴》,波斯萨迪的《蔷薇园》,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类似这样的书,比较贴近中学生的心理。这些书都是我自己当年读过并且抄写过的,我也让儿子背过。有意思他才读,并且读完后有收获。孩子读起来不费劲,会从中寻求相通的东西,把这几本书反复地读,看透了一生受益无穷。与其蜻蜓点水,不如照着一口井深挖。
  肖铁上三年级的那年冬天,我从上海出差归来,给他带回一些东西,他很高兴,我和他妈妈便问:“假如你出差回来,给我们带些什么呢?”他想了想,说了一大通,我说你讲得不错,可以写篇作文。那时,他刚刚背会了泰戈尔的《商人》不久,作文很明显是模仿《商人》的。比如泰戈尔写道:“爸爸呢,我要带一支有魔力的笔给他,他还没有觉得,笔就写出字来了。”肖铁这样写:“给爸爸一支有魔力的笔,因为爸爸天天写文章,太累了。”但我依然鼓励了他。这样模仿有什么不好呢?这就像孩子写大字临帖、描红一样,是必要基本功训练。
  关键是我们大人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口味又益于他们吸收的短小篇章,让孩子觉得学有榜样,而且能立竿见影,这样他们才有兴味。同时,也要帮助他们由此及彼,从中学习变换一些写法,写自己的想法和语言。比如泰戈尔《商人》中有一段要带妈妈“渡海到珍珠岛去”,描写了珍珠岛在清晨的曙光里的景色。肖铁作文中有一段写要为大家买一幢别墅。我说仅仅这样写就不美,你看泰戈尔描写珍珠岛风光多美啊,你也要这样描写一下你买的这幢别墅周围的风光。他便模仿泰戈尔的描写,糅进自己的想法,这一段描写显然比只有“买了一幢别墅”一句话要进步多了。
  模仿是学作文必须经过的一级台阶。
  
  [附]
  假如我出差回来
  
  肖 铁
  昨天,爸爸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带了许多玩具、糖和衣服。今天,爸爸、妈妈问我:“假如你出差回来,给大家带些什么?”
  我想了想,说:“假如我出差回来,我给妈妈一个有‘喜’字的超级奶油蛋糕,因为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我给爸爸一支有魔力的笔,因为爸爸天天写文章,太累了;我给我自己买一本宝书,一按电钮就可以自动翻到我要找的那一页;再给全家买上一幢别墅……”
  爸爸问:“为什么要买别墅呢?”“因为住在这里太挤了。住在别墅那儿,夏天,我们可以乘凉;冬天,大地铺上了银色的地毯;秋天,红色的枫叶像燃烧的火焰;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白的、黄的、紫的、还有红的,别墅周围像花园一样美丽。我要让奶奶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我和树林里的小动物尽情玩耍。”
  “我还要买回一种仙草,谁有病,只要轻轻一闻,他的病马上就好了。”
  他们听完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