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帮你解开议论文阅读的症结

作者:阮翠莲




  能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是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议论文的要求。但是由于大家对议论文的接触较少,议论文本身理论性较强,所以很多同学在议论文阅读中存在一些问题。
  
  初中生议论文阅读的症结何在?
  
  1.把握不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不能准确掌握论据,不能正确辨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理不清议论文的层次。
  
  那么,如何解开议论文阅读中的症结呢?
  
   首先,正确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或主张。把握文章的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一般说,一篇文章中有一个中心论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常常由中心论点派生出分论点,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持的作用。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两个鲜明的特点:(①从形式上说是明确的判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明确的判断”包括判断句,也包括肯定的陈述性句。如:《谈骨气》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学者先要会疑”或“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是《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②从结构上看,中心论点统摄全篇,是全文的统领句。)
  关于论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有:(①不能区分论点与论题。)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例如《谈骨气》,文章的题目“谈骨气”是文章要议论的问题,其中没有反映作者的观点和主张,所以它是文章的论题,而不是文章的论点。(②不能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每个分论点的论述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通常是文章论证过程中各层所论述的观点。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第一段提出了一个分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提出了第二个分论点:“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的分论点:“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些分论点都是为了证明“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这个中心论点。(③不能区分论点句与总结句[号召句])。如《谈骨气》的论点句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章的总结句(号召句)是:“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这句话发出号召,指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但这句话不是统领全篇的观点和见解,因此不是文章的论点。(④不能区分论点句与过渡句。)如《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句是:“学者先要会疑”,但很多同学错把过渡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当作文章的论点,这句话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它不能统领全篇,所以不是论点。
  归纳起来,把握文章的论点,可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先明确论题,依据论题找出论点;其次,由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确定论点;最后,由论点的语言形式来判断论点。)
  2.论据
  议论文为了证明论点,必须摆事实、讲道理。这些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等。相对而言,同学们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少,因此不多说。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引证]、比喻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议论文阅读中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的混淆。)比如同样是举例,在说明文中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是“举例论证”;同样是用比喻,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而在议论文中叫做“比喻论证”。所以在辨析论证方法时,同学们一定注意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的区别。
  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大家应该充分理解。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的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证法是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原理,根据经典的科学论断或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是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可以使论证更为生动形象,让人容易理解。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懂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任何一种阅读,要真正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是切入口。要读懂文章就要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要从梳理文章结构开始。怎样读懂议论文结构?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阅读每篇议论文先给每个段落标好段落序号,在整体阅读过程中思考:中心论点是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论证层次怎样划分?如果把握不准每段的主要意思,第二阶段:细致揣摩本段文字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支撑句、总结句,甚至一句话哪儿是中心词。如:阅读《怀疑与学问》第6段:“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要思考: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这一分论点的?然后通过细致分析2-11句之间的关系解决以上问题。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练就“庖丁解牛”的本领,快速而准确地解读议论文的结构。
  2.了解议论文的层次特点:议论文的论述层次可以是横式的,用并列[或正反对比]的几个论据,多角度地证明中心论点。这类议论文常常含有分论点。如:《要学会关心自己》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要学会关心自己”。每段有一分论点,分别是: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必须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议论文的论述层次也可以是纵式的,逐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开头提出论点:反对自由主义;接下来分析问题: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危害、来源、性质;最后解决问题:向党员提出三点要求。议论文的论述层次还可以纵横式相结合。如《怀疑与学问》先逐层深入论述对于传说、对于书籍应怎样怀疑,然后用过渡句提出分论点。先纵又横。
  找到自己在议论文阅读方面的症结了吗?针对以上所谈,对症下药,你的症结一定能够顺利解开。
  
  名师档案
  
  阮翠莲,首都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多次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观摩课,做学术报告。参与了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主编的书籍《教师能力学》被国家教委定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用书。在各类报刊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主持的“三线结合,综合发展”大型语文教改实验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先后拍摄30多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讲座发行全国,并在各级教育电视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