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含汞电池,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作者:夏小明




  汞就是我们俗称的“水银”。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学家发现,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
  40多年前,在日本九洲南部的一个沿海小镇——水俣镇,当地居民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患者开始口齿不清,步态不稳,四肢麻痹,最后全身痉挛,精神失常,在痛苦的折磨中死去。后来染上这种疾患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猫和海鸟都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后来,医务工作者从死者的尸体和海鱼体内发现了有毒的甲基汞,证明了人是吃了被污染的鱼而中毒的。
  干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商品之一,从照相机、录音机、计算器和电子闹钟到寻呼机、电子辞典和掌上电脑,都离不开干电池。我国是干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一年的产量达15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量为70亿只,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要消费5只干电池。由于废电池污染不像垃圾、空气和水污染那样可以凭感官感觉得到,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废电池虽小,危害却甚大。目前,我国已成为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废电池污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在生产干电池时,要加入一种有毒的物质——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国的碱性干电池中的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为0.025%,全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就达几十吨之多。
  据了解,目前在发达国家,含汞电池已经被淘汰了,干电池实现了无汞化或低汞化。日本现在生产和使用的干电池都是不含汞的,由于无汞,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大大减轻了,填埋处置的费用也降低了。
  我国从1998年1月1日起,也开始实行干电池的低汞化和无汞化,绿色环保电池终于走进了中国百姓的生活。不过,据我们调查,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废电池污染的了解不是太多,人们购买电池时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没有把是否符合环保标准放在第一位。而对于电池生产厂家来说,生产环保电池,需要改进工艺设备和原料配方,这无疑要增加资金投入和生产成本,企业并不是很情愿。目前有些企业对电池的“限汞规定”漠然置之,按兵不动。
  如何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消费观念?如何促使企业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选择什么样的消费品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方式,而公众的消费方式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倡导公众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消费方式,购买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消费者的选择会推动生产者去改进产品。此外,还应积极倡导厂家生产对环境无害的产品。企业用什么样的产品刺激消费,这涉及到企业家的素质和企业的形象。然而,仅仅有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从公众的消费心理来说,一般追求的是价廉物美,环保并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企业的经营来说,赚钱是第一位的,环保也不是被考虑的首要因素。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促使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公众的消费方式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含汞电池,给我们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难道还能沉迷不悟吗?
  【整体评析】善于从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切入到环境保护这个“大问题”,可谓着眼点小,出发点大,这是本文给人最深的“第一印象”。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运用自如,恰到好处。看起来,只要有一定资料,写成科学论文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
  
  【细细品味】
  
  开门见山,引出危害和水俣病。
  描写细腻,令人震惊。
  由“外”及“中”,以现象说明本质,以数字警示社会、国人,应该醒悟了。
  当今事实,言词准确。
  一句反诘,力敌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