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写作导航标

作者:黄蔼北




  风云际会,时事更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内容包罗万象。早在20年前,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口号,引导中国人民以科学的眼光看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以求实的眼光看现代化。从此,科学这一词语走入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自然科学,我们会觉得达尔文精神的可嘉;抚摸社会科学,我们会感到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品味生化科学,我们会感染于王淦昌“两弹”的壮烈;细读天文科学,我们会陶醉于竺可桢学说的奥秘。
  举手投足之际,远眺近观之间,交通、信息、生命、环保、医学、海洋,无不悄然对着我们微笑。我们着手于科技文的写作,不仅仅考虑包含纵式结构(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为主)和横式结构(以空间顺序为主)在内的写作顺序,也不仅仅关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用图表、摹状貌、分类别、诠释、引用等10类说明方法,同时也应注意开创新的思维角度和表现形式。科学,讲究准确、严谨,但并不排斥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让我们张开飞翔的翅膀,翱翔于科学的浩瀚星空。
  
  一、 选材上,撷取身边现象,寻找切入点
  
  载人宇宙飞船周游太空,优质杂交水稻横空出世,非典病毒基因破解,是一系列高科技知识才能读解、分解、理解到的新内容,我们可以将其暂放一边,留待有了一定的相关水平和能力后再去予以考虑。但是,我们生活的时空里尚有许多科学值得我们一瞥、一睹、一瞩,也值得我们去书写。若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笔法、简洁的语言去表达,或许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自己对科学的新认识和新普及。桥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而日久天长,就被茅以升先生挥洒成了一篇为世人广为知晓的《中国石拱桥》;沙漠是世界难题之一,对它的认识深入之后,竺可桢先生就将它书写成了《向沙漠进军》。高科技或许有点神秘,身边事则可入文成“科学文”。
  
  二、 内容上,穿插传说趣闻,增添阅读趣味
  
  请看这样一段文字:“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这段趣闻轶事不是猎奇,而是出自于著名说明文《死海不死》的一个重要段落。故事充分印证了死海的水浮力巨大,它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我们若是在处理自己的说明文时能加点艺术性,也会让文章有这种效果的。
  
  三、表达上,适当运用描写,给人形象感
  
  描写不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专利,如果在说明的过程中适当地或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也能令你的说明文倍增亮点。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里有这么一小段巧用描写的文字:“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用描写的方式介绍卢沟桥上的狮子,使人看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艺术画面。我们在写作时,也不妨一试!
  
  四、 语言上,巧用修辞方法,强化生动性
  
  我们再看一小段文字:“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这是竺可桢《向沙漠进军》的拟人化和比喻化写法。作品先用拟人手法称沙漠进攻为“逞强施威”,再用“武器”比喻其进攻的手段,又用“游击战”和“阵地战”比喻其进攻的方式,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其实,我们在写作时也完全能这样进行。
  我从四个不同角度谈了使说明文既能做到科学、准确、简洁而又生动形象的方法。实际上,四种方法往往是互相配合使用的。引述传说趣闻时,有时需要适当描写;描写说明对象时,又往往需要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应当注意的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介绍科学,说明事物,都要力求收到最佳的说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