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巧用慧眼选良材

作者:周远喜




  曾有人把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喻为人的灵魂、骨架和血肉,由此可见文章内容的重要性。丰富的内容离不开精当的写作素材,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素材的优劣就决定了文章的品位和高下。因而,在确定好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对入选的素材要加以比较鉴别,不能“拣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中考满分作文无不是在素材上精挑细选的。
  那么,中考作文如何慧眼选良材呢?
  
  一、选择曾打动过你的镜头,以情取胜
  
  在你记忆的长河里,肯定有不少精彩的瞬间、动人的镜头、感人的场面曾深深地震颤过你、感动过你,岁月可以风蚀人的记忆,然而这些东西却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长久地留在你记忆的长河里,并不时冲击着你的心扉,在你的心头一次又一次涌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它们。假如那些曾震颤过你、感动过你的精彩片段或瞬间能在考场上流入你的笔端,相信这些真情同样会感染读者,打动读者。2002年湖北宜昌语文统考作文是以“老照片的故事”为话题作文,在众多借老照片抒写对亲人怀念的文章中,《唢呐声声》是一篇让读者动容的佳作。小作者一开始就借用景物描写巧妙地将读者置身于哀婉缠绵的氛围中,然后精选了几个镜头,让读者倾听着小作者对往事娓娓动情的叙述,沉浸于爷爷那哀婉悠长的唢呐声中。而第二人称的采用,更是拉近了作品与读者间的心理距离,使读者浸润于浓浓的情感而动容。
  不少中考满分作文都是作者精选了几个曾深深打动过、感染过自己的片段或镜头,让读者置身于作者精心营造的氛围中。如江苏省2002年满分作文《我发现夕阳是如此的美丽》,就精选了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几个特写镜头,非常感人。而另一篇满分作文《我发现了枕头里的秘密》,考生选择了几个镜头,细腻地刻画母亲为自己做枕头的几个感人的细节,使阅卷者都被深沉的母爱所打动。
  
   二、选择熟悉的“风景”,以活取胜
  
  作文选材上有一条避俗性原则,要求考生在选材上要尽量避开众人都可能选上的素材,另辟蹊径,选择新颖的素材。而有些考生偏偏顾此失彼,避了“俗”却又避了“熟”——选择了新颖的却不是自己熟悉的素材。2002年江苏中考作文是以“我看 ”为题。有些同学写成了《我看反恐》《我看克隆》……这些同学对“反恐”知之甚少,对“克隆”更是一无所知,肚中无货,又怎能写出文章。2003年湖北宜昌中考以“适应”为话题,有些农村学生却选择了他们并不熟悉的城市下岗人员是怎样历经阵痛适应新的环境的话题,而有些城市考生却偏偏选择了他们也不熟悉的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适应与不适应的话题,他们对此只了解一点皮毛,如此避熟就新,岂不是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
  只有我们熟悉的,我们才看得真,动了情,想得深,写起来才会驾轻就熟。须知,写作一旦脱离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文字游戏。当然,很多生活我们并不可能一一地去亲身体验,但我们完全可以间接地从书本上得到。就如上述两位写“适应”的考生,如果他们占有大量的素材,即使没有亲身体验,也同样能写出好文章。要记住的是,记叙文选材,既要避俗就新,也要避生就熟,两者缺一不可。
  
  三、撷取时代“浪花”,以新取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能敏锐从现实生活中撷取时代的“浪花”,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也是一种作文能力。2003年湖北宜昌中考以“适应”为话题,有些同学巧妙地选取了“非典”期间的人和事。有的考生叙述了“非典”期间,身边的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改掉一个个生活陋习,逐渐适应文明卫生生活的。还有一位考生记叙了母亲被派往“抗非”一线后,自己是如何战胜孤寂,学会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学会自理的。文章情真意切,心理描写细腻,十分感人。2003年某市中考以“换位”为话题写作,几位考生避开师生间、父子间的老套路,发挥想象,写成《给布什的一封信》,请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您的人民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你会有什么感受?……”读了这些文章,你一定会为考生敏锐的纳新意识而折服。看腻了那些千人一面的“城南旧事”,猛然间看到这样的新颖素材,你定然有一种山花烂漫之感,这样的文章又怎么不会讨人喜爱呢?
  让我们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及时地撷取生活中的“浪花”,高扬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的文章以“新”见长。
  
  四、巧妙变换视觉,以“巧”取胜
  
  同样的材料,展示的角度不同,给人的感受绝对不一样。诚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她们各自都有缺陷,但是她们巧施手段,聪明地掩饰了自己的短处,展现给众人的是最动人的一面。考场作文,如能巧妙的变换角度,就能以“巧”取胜。围绕同一话题,我们可以让不同身份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让话题充分聚焦。或前后对比,两两衬托,凸现主旨;或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话题的不同侧面,见仁见智。我们也可以变换身份,不以考生的视角,而从成年人的视角与口吻切入,巧妙地来一个角色反串,那样的文章也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情趣顿生之感。我们还可以主动大胆地舍弃一般人都习惯使用的人称,而用另一种人称切入,同样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还可以变换视角,以物的角度切入,赋予物以人格力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如此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亲切感,也使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生动俏皮的语言也使文章情趣盎然。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侧面入手,或者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给人的效果也绝对不一样。
  
  五、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取胜
  
  考场作文,不管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构思时都要善于“大题小作”——“择其一点,不及其余”,还要善于“以小见大”,选择那些能充分表现时代旋律的典型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来表现重大的主题。只有从小处入手,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感人。很多经典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萧乾的《枣核》、都德的《最后一课》……无不是以小见大取胜。中考满分作文也不乏这样的佳作。如歌颂党的富民政策,反映家乡变化。聪明的考生都是从小处入手的,通过写路的变迁,鞋的更换,车的变化……滴水见太阳,来折射出时代的变化。2002年江苏中考以《我发现 》为题,有的考生写的《我发现枕头里的世界》,通过写母亲给自己做各种各样的枕头以治疗自己落枕的毛病,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也是以小见大的作品。
  总之,只要我们热心观察,广泛阅读,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和选择,就能根据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需要,轻松选好良材。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有了这一点,再加上扎实的文字功底,一定会写出好文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