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在萧红墓前的5分钟演讲

作者:郭沫若




  也许老师的每次提问你都想一试身手;也许学校的每次聚会你都想一鸣惊人,但是,腼腆内向总让你变得沉默寡言;口才不好总让你引来哄堂大笑。“出口成章”正是为你准备,让我们一同学习说话的艺术,相信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参加学生会高手云集的竞选演讲,还是和三五好友谈天说地,你的幽默、风趣,你的妙语连珠,定会让大家羡慕不已。
   主持人: 雨 田
  年轻的朋友们!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5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而主席又只要我作“5分钟”的滩头演讲,好让你们早点跳下海去,作你们的青春之舞泳。
  
  〔开场白,应对自如,饶有风趣。〕
  我想了,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演讲:“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大家沉默5分钟!”于是当大家沉默5分钟的时候,我便说:“沉默毕了,我的讲演完了。”
   大家假如要反诘我:“你向我们作5分钟的演讲,为什么叫我们沉默5分钟呢?”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
  
  〔设问作答,情趣盎然,富有吸引力。〕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到了×先生两分钟的演讲,太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人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
  
  〔明里赞扬别人的演讲,实则为自己的议论作铺垫〕太好了,我的5分钟演讲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靠着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靠着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的。
  
  〔从生理年龄说到精神年龄,引申出“年轻精神”。〕
  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他为饥为渴的请人指教,虚心坦怀的受人指教,他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人的第一特征。
  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他大公无私,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切实地有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第三,是勇敢的战士。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舐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彻底一切。这是年轻人的第三特征。
  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轻轻、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分条逐款阐明“年轻精神”的内涵。既赞誉死者,又激励生者,催人奋进,引人共鸣。〕
  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结语言简意赅,从个人上升到国家,
  意义更加深远,主题得以深化。〕
  
  简 评
  这是郭沫若1948年在萧红墓前的一篇精彩的即兴演讲词。他匠心独运,构思巧妙,感情真挚,平中见奇,娴熟自如地抓住演讲现场情景,一波三折,生发开去,深刻阐明了纪念萧红的意义,鼓励人们发扬“年轻精神”,使“中国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