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展评(四)晓君

作者:佚名




  
  福州市考题
  
  生活需要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立意自定;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生活需要微笑(小故事)
  
   默然的片刻
  “咣”的一声,电梯又关上了它沉重的大门。
  【“‘咣’的一声”,不仅形象地状写出了电梯门的沉重,更含蓄地道出了作者内心的压抑与失落。有先声夺人之效。】
  在电梯间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我和我的邻居们彼此默立,眼神淡然。【“彼此默立,眼神淡然”八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生活距离在拉近,心却越来越陌生的现实。用词堪称精当。】等到了目的地,各奔东西,就仿佛连邻居的关系也不是了。刚搬来的那会儿,我试图对每个人微笑,可每当我跟别人眼神相撞,嘴角还没来得及扬起,对方早已掉转了脑袋。搬进这幢楼将近十年,除了一楼看守的大爷,我谁都不认识。
  【题目为“微笑”,作者却从“没有微笑的生活”写起。这种反面着笔的写法,颇富悬念感。】
  
   热闹的片刻
  “嘟——”门开了。【同样是开门,这“嘟”的一声,似乎让人觉得轻松了不少。声音的变化预示着情节的变化。】
  出来的人争先恐后,进去的更是不甘示弱,我挤在了电梯最里的角落,和平日一样安静地等待目的地的到来。电梯门关到一半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年轻男孩的声音:“等一下,等我一下!”我微微抬起头下意识地看了看,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全身挂满了包包袋袋的年轻男孩,他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把身上的包一个个取下来。【主人公出现了。】
  “大婶,帮我拿来一下,谢谢!先生,帮我拿一下这个包,好吗?大叔,谢谢!小姐,请帮我拿一下!”【男孩的话,打破了电梯里惯有的平静。】等到他把他的包裹一一“安顿”好,自己只背着把吉它的时候,他又笑容灿烂地说话了:“大家好,我是新搬来的,住五楼,音乐学校的吉它老师,请大家多多关照。”【男孩的笑,更与电梯里人们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电梯里的人都象征性地点了点头,我也被这男孩的热情逗笑了——笑在心里。五楼很快就到了,小伙子谢谢大婶谢谢大叔地接过了他的包,走的时候,他还无限朝气地说了句“再见”。【富有朝气的男孩,感染了大家,以致连“我”都被逗笑了。】
  
   快乐的片刻
  “大家早上好!”“早上好!” 【同样是声音引出,不过传到大家耳里的不再是冰冷的关门声,而是热情的问候。这种相互呼应,逐层推进的写法,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背着吉它的男孩一进电梯又照旧问候着大家,大家也相互问候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梯间里有了谈话和笑声。有男孩的,也有我和邻居们的。我常常在电梯里听到了这样的话语:“等一下吧,张大爷就在后面!”“小伙子,音乐学校的新鲜事说来听听吧!”……
  【具体写出了邻里关系发生的悄然变化。】
  在这小小的电梯间里,每个人心底沉睡已久的微笑与热情被唤醒了。虽然淡淡一笑微不足道,但却令我每天都心情舒畅含笑走在城市中,也仿佛感受到了每位擦肩而过者的微笑。【照应标题,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微笑生活”的崇尚与赞美。】
  【简评】
  生活在城市里,人们住得很近,却彼此陌生,以致连“微笑”都被钢筋水泥禁锢了。作者巧妙地抓住电梯间里的见闻,用不同时期在同一地点发生的故事,逼真地写出了这种现实,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在情节的安排上,文章选取电梯间里的三个“片段”,反映出了一个热情男孩到来之后,人们由“冷陌”“惊讶”到“感染”的变化过程,形式新颖,脉络分明,表达了作者对微笑生活的追求。别外,每个小故事的开头都用声音引出,有先声夺人之效,“咣”字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状写得淋漓尽致;第二个故事开头的话,与前面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个小故事开头的话,则让一种美好的情感得到了自然流露。一篇考场作文,有这么多的亮点,实在不易。
  
  生活需要鲜花(小小说)
  
  福州考生
  那个冬天,出奇地冷。
  枯黄的树叶落下时,父亲在耶稣的引导下步入了天堂。生活的打击,让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每天下班后,母亲不再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做饭,总是一个人呆在卧室里翻着影集。家里静悄悄的,甚至连轻微的呼吸声也可以听到。
  这天,母亲和我一同回家。到了家门口,远远地看见门把上系着一束玫瑰。那朵小小的玫瑰花刚刚绽开娇嫩的花瓣,沾在上面的水滴还清晰可见,在陈旧的门板的映衬下,特别打眼。拿着钥匙准备开门的母亲脸一下子红了。“芸子,是谁开这种玩笑?”母亲嘀咕了一句,准备将花扔掉。
  “妈妈,别扔!”我将玫瑰接在手中,说:“看看是谁送的?”展开卡片,一行漂亮的字迹闯入了母亲的眼帘:“芳,你还记得我吗?祝你身体健康,祝你女儿快乐!”落款是“儿时的玩伴”。“妈妈,他是谁呀?”妈妈默默地打开门,没有回答,不过,脸上有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那天,母亲做饭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炒一会,停一会,炒炒停停的。我想,她一定是在想送玫瑰的那个人,一定是在回味那些美好的日子。晚上,母亲又将影集搬出来,她在找儿时的玩伴。以后的每个周日,母亲都能收到一束玫瑰。有嫣红的、有洁白的、有淡黄的,落款都是“儿时的玩伴”。也是从那时起,母亲黯淡的眼睛开始有了灵气,脸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红润。那册影集不知被母亲翻过了多少遍,但儿时的玩伴却一直没有找到。
  母亲节那天,母亲又收到一束玫瑰,卡片上附书:“妈妈,我很高兴您又快活起来了,你快乐我也快乐!您的玩伴芸子。”母亲喜悦地抚摸着玫瑰,眼里溢出了感动的泪水。
  
  【简评】
  
  好的文章总能用美好的情感吸引和启迪读者,本文就是一篇这样的好文章。一束玫瑰花,再平常不过。可当它出现在遭受沉重打击的妈妈面前的时候,它变成了一种力量、一份爱心;当这束无名者赠送的玫瑰花引导妈妈走出困境的时候,故事又戏剧性地把“我”推到了妈妈的面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许吸引阅卷老师目光的正是文中那位“善良可爱、聪明活泼”的女孩,和文中洋溢的那种浓浓的母女之情。另外,本文情节简单却波澜起伏、语言简洁却注重描写的特点,是值得借鉴的。
  
  生活需要微笑(议论文)
  
  福州考生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序里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巴黎大学的围墙上也刷着“生活在别处”这样富有诗意的标语。我曾经长久地喜欢着这些东西,并且将它们奉为闪光的真理。当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读到海蒂的故事。
  亚特兰大市的海蒂在一个特别的实验室度过了她的23岁生日。这个皮肤苍白的女孩一出世便得了一种怪病,她的皮肤对外部环境过敏,她一直住在科学家们为她制造的无菌实验室里。她的母亲没有抱过她一天,她孤独地度过童年,孤独地进入了青年。更为残酷的是,她不可以哭泣,因为咸咸的泪水会腐蚀她的皮肤。这是怎样的生活?可海蒂却微笑着告诉我们:“我可以上网,我喜欢想象,那里有我快乐的天堂。”
  因为不能流泪,海蒂选择了微笑,诗人艾青也是如此。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面前,他始终清醒地微笑着。对批斗他的红卫兵笑,对打击、“审判”他的造反派笑,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林海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他哼着歌劳动的场面。他说“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正由于艾青有着一种超凡的豁达与超脱,他的《仙人掌》一诗中,就有这种让人震憾的诗句:“养在窗台上,梦想着海洋。”
  在那特殊的年代,同样作为诗人,宣称“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可是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成和才华横溢的海子,却因为不会微笑,痛苦地远离了这个世界。
  因为不能流泪,一些人消积地选择了死亡;因为不能流泪,一些人却积极地选择了微笑。同样是面对困境,只是前者的“壮举”实在无法引起后者那样大的震憾。所以我说,“生命与生活都是一万个玩笑的堆积”,是闪光的哲理。我很想告诉米兰·昆德拉,我见过一种微笑,比上帝的微笑还要美。
  
  【简评】
  
  八股文式的结构、烦燥单调的语言,是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篇考场作文很好地突破了这两点。文章打破传统的写法,先“树靶子”,从“我曾经长久地喜欢着这些东西,并且将它们奉为闪光的真理”这样一种“幼稚”或者说并不“成熟”的观点引出,继而用“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读到海蒂的故事”一转,摆出事实。通过正反对比,让读者明白了生活中微笑的重要意义。富于文采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或引用俗语,或引用原文,或概括简明,或描述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勤于思索、善于总结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