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作者:应 唯




  “鱼村”是太平洋上一座无名小岛,甚至连全世界最精确的地图都无法标出它的准确位置。
  就在这样一座无人知道的小岛上,有一群人。他们世代居住在此,靠一笔巨额存款生活,而存款的主人便是现任村长。岛上所有饭店、鱼塘的主人是一个叫“渔”的老人。
  渔已经是年过九旬的老人了。他最爱做的,便是给村中的小孩讲他当年的故事。“鱼村”的人们生活幸福、自由,村里也并没有任何法令来约束村民的行动。只是村中心的石碑上刻着“鱼村”最大的禁忌:不许垂钓。无论是鱼、虾还是其它任何海中生物,通通都不许捕捉。
  每当有人问及此事,渔老人总会讲起那个关于“鱼村”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大约是人刚刚成为人而鱼早已为鱼的时候。渔的爷爷的爷爷的……的爷爷,成为了一名渔人,早出晚归。由于他精湛的技艺以及超人的耐力,每回出海总是收获颇丰。直到有一天,他又备好了船、钓具等一切出海去了。在海上,他抛下了饵,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着等候鱼儿的上钩。没过多久,他感觉到了鱼竿的微微颤动,经验丰富的他深知水下的家伙不好对付。于是他慢慢挪动着身子,调整到最佳的位置,准备等鱼一上钩,就使出全身的力气将它钓上来。
  果然,竿子在沉寂了一段极短的时间后,又再次颤动起来,渔人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用力向上一拽,没想到那鱼力气竟出奇的大,他这一拉,只是使鱼头稍露出水面罢了,渔人又与那鱼僵持了一会儿,明白这鱼是钓不上了,便解开了钓线,想放了那鱼。谁知那鱼入水不久后,竟又浮上水面,那双鱼眼直盯着渔人,眼中流露的并不是感激,而是仇恨,渔人只觉一股凉气从背后升起,他马上收好了渔具,起锚回家去了。
  之后的一个月,渔人的生活风平浪静,每天出海钓鱼,收获依然不少,并没有因为那条鱼而有任何改变。但渔人清楚,那条鱼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从它那仇恨的目光中他读到的是两个字:“复仇”。
  渔人在一个风浪不太大的日子里又出海了,像往日一样,他钓起了不少鱼,正在他准备起锚回家时,水面上浮着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个鼓鼓的钱包,从开口隐约能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心动了,没想到他劳碌了半辈子,竟能捡到这样的好东西。他把船划到了钱包旁边,这才发现,钱包用细细的渔线绑得很结实。他从船舱中拿出了剪刀,想剪断那根渔线,好把钱包拿到手。没想到手刚刚伸过去,从水中突然跃出一条巨大的鱼,它一口咬住了剪刀,并使劲向水中拉。渔人大惊失色,一时忘记该怎么办,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条鱼,他这时才发现,那鱼的上唇少了一块,而那双鱼眼正死死地瞪着自己。那眼神,打死他也忘不了。他想挣扎一下,脱开鱼的撕扯,可那鱼力气实在太大,剪刀已经没入它口中。渔人一惊,连忙松开了紧握剪刀的手,可是已经晚了,那鱼向上一窜,咬住了渔人的手。撕心裂肺的疼痛向他袭来,他看着一丝丝红色在水中散开,知道自己的手保不住了,于是下定决心,抽出随身带的刀子,向自己的手腕砍去。手断了,鱼也因为惯性,翻进了水中。渔人忍着剧痛,逃离了那片海。
  几十年过去了,渔人已经习惯了一只手生活,他娶妻生子,继续着自己的钓鱼生活,那条鱼也好似从世间蒸发了一般,再没出现过,连同他的手一起消失了。
  又过了几年,渔人所在的村子出了件大事,村里的一个老渔人出海钓鱼,再没回来,之后接连几批出海寻找他的人也都没有回来。后来,一个年轻人被海浪冲上了岸,他浑身是伤,伤口已经被海水腐蚀得不成样子了。他是最后一批出海寻人的队员之一。据他说,每支队伍的人都是看到水上浮着的钱包后,被一条大鱼拖下水吃掉了。他因为运气好,只是被咬了几口,后来拼命游泳才逃了回来,据他描述那条鱼的上唇不完整。
  渔人知道它又回来了,不管什么原因,此后渔人每次出海都格外小心,见到那只钱包就赶快绕开,也没出什么事。
  直到有一天,他再也钓不到鱼了,他开始苦恼起来,一天、两天、三天……整整一年他没有钓到鱼,而那条鱼和那只钱包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船周围,他开始明白,该对这件事做个了断了。
  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安排,买了一艘最坚固的船,买了上好的渔竿、渔线,备好救生衣,屠刀,以及上好的鱼饵,当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他出海了,在海上漂泊了三天三夜,看到了那只钱包。
  他在离钱包大约一米远的地方把船停下,开始准备鱼饵,这时,钱包开始漂向他的船,他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下那个巨大的黑影正在缓慢地移动。
  他将准备好的饵丢了下去,故意丢在了那黑影的前面。黑影显然吓了一跳,钱包也在水面上晃了晃,之后停止了前进。
  就这样,渔人放下了饵,等待着大鱼上钩后用屠刀将鱼砍死,鱼也将钱包故意丢在渔人眼前,等待着渔人伸手,再将渔人拖下水来。一鱼一人这样僵持着过了一天。鱼累了,就睁着眼睛睡一下;饿了,就找水中不幸经过的小虾、海藻塞塞牙缝,只是无论如何不肯放开绑着钱包的渔线。渔人累了,在船上小睡一会儿;饿了,啃些干粮,喝几口冷水,也不愿松开紧紧握住鱼竿的那只手。
  一天过去了,渔人和鱼还都抱着必胜的信心。两天、三天,一个月过去了。渔人的干粮已经快没了,水也所剩无几了,他却依然坚信最后的胜利属于自己。鱼早已饿得头昏眼花,不辨东南西北了,却也坚信上面的渔人迟早会被它拖下来的。
  一年过去了,渔人弹尽粮绝,早已不知水是什么滋味,却还习惯性地紧握那根竿子,等待着渺茫的胜利。鱼依旧靠那些浮游生物度日,期盼着幸运的降临。
  10年,20年,100年,200年。渔人和鱼依旧僵持着,直到死亡分别降临在他们身上。渔人死了,手中依旧握着钓竿,竿上依旧系着原本上好的饵。鱼也死了,它的身体渐渐浮了上来,那根渔线所绑的钱包也因长年泡在水中,烂掉了,一张一张的钞票漂在水面上。
  渔人的尸体、船以及鱼的尸体渐渐僵硬,经过几千几万年的岁月,形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而那些钞票奇迹般地全部留在了岛上,当渔人的后代出海时,发现了这些钞票,连同这座岛。
  渔人的后代后来搬到了这座小岛上,靠原先那些钱度日,只是因为钓鱼,使得祖先不明不白地惨死,于是渔人的后代立下规矩,世世代代不得钓鱼。
  可悲的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知道脚下的这座岛便是渔人的坟墓以及那条与渔人斗争了半辈子的鱼。直到考古队的来访,才解开了遗留在渔人子孙心中的谜,也更加坚定了渔人的后代们立下的规矩。
  不钓。
  
   推荐人语
  
  这是一个具有浓郁神话色彩的传奇故事,凄美而动人。渔人与巨鱼代表了两个世界,他们各自维护着自己的世界。渔人钓鱼维持生计,侵犯了鱼的世界,巨鱼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由此两个世界的代表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同归于尽,一同化为“渔村”,渔人的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并立下不钓的禁忌。故事乍看有点离奇,但细细琢磨,似乎寄寓了作者的一种社会理想:生命间不应侵犯不应争斗,而应和平相处。那么渔村可以被看作是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对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亲爱的读者朋友,你读本文会有什么样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