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斑羚飞渡的身影,是个发人深省的大问号

作者:萧明光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它向我们揭示了动物的生存权利和生命精神以及人类如何与动物的友好相处的问题。这篇课文在同学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并各有不同的解读。下面呈现的就是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片段的实录,相信你阅读后也会引起共鸣,生发联想。
  主持人:黄 伟
  萧明光:《斑羚飞渡》这篇课文,能引起同学们这么浓厚的兴趣,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既然如此,你们不妨畅所欲言。比如,这篇文章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编入教材,适合我们阅读吗?你喜欢不喜欢?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让我听听你们的心里话。
  吴炜炜:我认为这篇课文值得我们阅读,它给我们的启迪有:第一,动物与人的关系:动物和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为何动物要遭到人类的残暴的对待呢?第二,在情势紧急的境况下,兽类却向我们演绎了它们的生命之美。当猎人将斑羚全部赶上绝路时,这群斑羚表现出来的是团结一致的精神。
  黄文璇:我们这些从小在幸福中长大的小孩,从不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一遇到问题只知道向父母求救。通过《斑羚飞渡》一文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父母都要付出艰辛的代价。所以,《斑羚飞渡》使我们懂得了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父母的爱有多么伟大。
  尹宸乐:老实说,我对《斑羚飞渡》的叙述方式有些不满。作者沈石溪把人和斑羚掺和在一起写,又在描写斑羚时给斑羚加上自己的主观意图。他希望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可又似乎弄巧成拙。从故事开头,作者努力作为一个客观的陈述者,掩饰自己的立场,直到到老斑羚准备牺牲时,沈石溪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狩猎者,或者说他仅仅是以一种陈述的语气在说一件眼前发生的事情,这部分我很欣赏。中国人写文章过分渲染感情,难得见到一个真正的陈述者。《斑羚飞渡》的最大败笔在于最后几段,沈石溪大大地渲染了他的敬佩之情,刚刚培养起来的陈述的客观氛围就这样被他亲手破坏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过,指挥的目的在于让观众激动,指挥者不宜太过激情洋溢。
  萧明光:有不同意见是好事。不过我认为,作者不等于就是文中的狩猎者。通过深入阅读,你们以为作者用一个狩猎人的身份讲述这个故事,或者营造一个“狩猎”的情境,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在反思和谴责人类的作为,还是赞颂“兽类之美”;是欣赏狩猎者的赶尽杀绝,还是怜悯弱势种群的不幸处境?作者是在提出问题,“引起疗救的注意”,流露慈悲情怀,还是作出价值判断,开出药方,或者是置身事外、充当凑凑热闹和无动于衷的看客?
  曾勇滔:我认为作者以一个狩猎人的身份讲述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动物与人应该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应该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作者在反思和谴责人类行为的同时,也赞颂“野兽之美”,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张子夜:悲悯的情怀,反思和谴责,和平共处,对崇高行为的赞美,这些都是作者试图启发我们的东西。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相互残杀的时候,我们毁灭掉的是什么?毁掉的仅仅是动物吗?
  萧明光:“我”以猎手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的意义,前面同学们谈得很好。我想追问一下,文中的“我”是为了客观地作为一个斑羚英雄壮举的见证者存在,使作品更具真实性,还是作为斑羚悲剧命运的制造者,构成矛盾不可或缺的一方而存在的呢?
  田谓辰:“我”的身份是具有一定讽刺意味的:斑铃在企图杀害它们的猎手面前却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临危不乱的气度,这正是对人类洋洋自得,以为天下唯我独尊的愚昧无知的嘲笑。“我”没有资格见证斑羚那伟大的壮举,更不应该成为制造斑羚悲剧的主角。
  张子夜:我认为两者都有,人类和斑羚,一方是万物之主,主宰世间一切的万能之主,一方是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小动物;一方手拿杀戮的屠刀,一方在绝望中迸发出灿烂崇高的精神光辉,这是极大的反差。就算是平实的叙述,也让人类面对斑羚的崇高精神肃然起敬并深深自责。
  曾勇滔:“我”以猎手的身份出现,表明人类是斑羚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作者是以猎手身份进行反思和谴责的,谴责自己的行为。作者想引起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使人们意识到要善待动物,关爱生命。
  梁甫茵:“我”在文章中作为猎人的身份出现,是为了作为斑羚英雄悲剧的“导演”而构成了矛盾不可或缺的一方。因为作者是一个猎人,看到斑羚飞渡之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只是看好戏,而是非常同情它们,这很难得,也很矛盾。
  萧明光: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认识水平出发,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得到了哪些审美愉悦呢?比如,人与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关系应该如何?镰刀头羊从最初的无能为力到后来的镇定组织、高贵而豪迈地领导了延续生命的壮举,应该如何认识?获得生存机会的未成年斑羚的前途可以引发我们青少年关于命运的怎样的思考?
  曾勇滔: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学会善待生命,善待周围的一切,学会站在另一个立场上想问题,想想如果我们是那群斑羚,面对人类的残杀,我们会怎样做,这也教会我们要关爱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责任和义务,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在老斑羚背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美的真正含义。面对生死抉择,为了种群延续,他们选择了死,他们的奉献精神是一致的,它们无怨无悔,义无反顾,这就是美的体现,这就是真正的大善。
  吴炜炜: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镰刀头羊是个超级的领导者,它不仅有英俊的身躯,还有超凡的思想。它的那一份坚强和领导者的风度体现在它坚决地做出以老换小的决定,而且在最后,为了表示自己的迫于无奈和对老斑羚深深的歉意,它以统治者的最高身份葬身峡谷祭奠老斑羚,这也是它的勇敢和崇高的责任心的体现!
  萧明光:思维在碰撞中闪光,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了理解与探讨,这些理解与探讨都是来自你们自己的心灵与文章本身的对接,你们所说的也是你们的心灵之声,因而就特别具有教育意义。只可惜有些同学才刚打开话匣,言未尽兴,机会暂且留待下回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