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展评(二)

作者:晓 君




  安徽省
  【作文题目】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了,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经历,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与种种经验。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新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
  请以“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少于500字。
  
  一滴水的幸福感受(童话)
  安徽考生
  【幸福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但它绝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受到人类的尊重,是一种幸福;植物受到人类的爱护,也是一种幸福。小作者避开耳熟能详的生活,用童话的手法,从“小水滴”追寻幸福这样不同的角度切入,见风趣新颖之效。】
  小水滴懒懒地躺在柔软的云朵里,就像是窝在床上一样快活自在。【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水滴的生活写得真实而又形象。】但渐渐地,小水滴觉得闷极了。【一个“闷”字,预示故事起了波澜。】
  “什么时候我才会感到幸福呢?”【这一问,既巧妙地道出了小水滴“闷”的原因,也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小水滴用稚嫩的声音问云姐姐。云姐姐微笑着,轻轻地说:“你还太小,等你长大了,幸福就会属于你的。”【云姐姐的话还是带着悬念。这种层层设悬的方法很有吸引力。】
  小水滴没能听懂云姐姐的话,但她却将那段话深深地记在自己心里。这些天来,小水滴发觉自己身边突然多了许多姐妹,宽敞的床也变得十分拥挤了。小水滴隐约地觉得自己的命运可能要改变了。在一个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清晨,小水滴终于变成了大水滴。她第一次感到了在天空中飞翔的滋味。【用童话的笔调来写雨的形成,准确、细腻。“飞翔”一词较好地反映了小水滴寻找幸福前内心的美好感受。】
  就在这时,风伯伯出现了,要她做出选择,是到广阔无边的大海中去,还是到贫瘠干旱的大漠中去。【小水滴刚刚“飞翔”起来,悬念又起。】小水滴犯难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家园,她想去感受浪花的美丽,感受波涛的澎湃。【作者刻意把大海写得很美,还说那里是小水滴“梦寐以求的家园”,为下文张本。】不过,大漠也是她朝思梦想的地方,她希望能在艰苦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意志。【与上文形成一种“矛盾”与“对立”。】小水滴犹豫不决,时间却不允许。它一咬牙便要求风伯伯带她去大漠。她恐惧地望着无垠的天空,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在常人看来,她的这种选择也许是错误的。“恐惧”一词真实地反映出了小水滴的内心世界。这种一抑再抑,波澜不断的写法值得借鉴。】
  “咚!”一声清响,小水滴睁开眼,却发现周围都是自己的同伴,“怎么会这样,难道风伯伯听错了自己的话。”小水滴惊讶地问出声来,“没错,这里可不是海洋,是西北地区用来储水的‘母亲窖’。”原来身边的姐妹们都有过和她一样的经历!
  “母亲窖,母亲窖是什么啊?”小水滴刚问出口,窖口边颤巍巍地走来了一个打水的老人。他那张脸写满着沧桑,可那干瘪的嘴却一直微笑着。老人把桶用力往窖里甩下时,小水滴突然看见了布满老茧的手上那带着淤血的指甲。【着力刻画了老人脸上和手上写着的沧桑。肖像描写实乃传神之笔,“干瘪”“布满老茧”“流血”与老人嘴角的“微笑”对比强烈。为下文小水滴的感动埋下了伏笔。】泪水顿时模糊了她的双眼,小水滴没有想到,自己在老人的心目中竟然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她第一个跳进了老人的桶里。【幸福的感受用一个“跳”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桶在老人的拉力下一点一点地向上升,小水滴心中的幸福也在慢慢地荡漾开去。【绘景写情,水乳交融。】她终于明白了,让他人微笑,让他人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她不由得对着白云姐姐露出了笑脸。【照应了开篇,揭示了哲理。一副笑脸把小水滴的纯洁可爱写得惟妙惟肖。】
  【总评】新颖的角度、起伏的情节、美好的情感和纯洁的形象,构成了这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作者在题材的选择上,弃旧求新,用一颗小水滴寻找幸福的经历展开,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在情节的安排上,力避平淡,悬念迭起,自然而又真实地写出了小水滴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由“失落”“兴奋”“恐惧”到“感动”的内心世界,处处洋溢着一种友善、纯洁的情感,读后让人深受感染和教育。
  
  古莲家族的绝灭(童话)
  【一个引人的标题,一种巧妙的形式。】
  安徽考生
  天啊!我揉了揉眼睛,一不小心就睡了1000年。 【夸张的笔调,新颖引人。】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小莲。旁边这些呢,都是我的弟弟、妹妹。他们都醒来了,嚷着要钻出地面。我们都高兴极了,拼命地发芽、长高。我们实在忘不了花儿姐姐的身影,她们有的红得像火,有的黄得像金,处处是色彩绚丽的画面;我们也忘不了大树哥哥的伴舞,微风吹过,他们似闲庭漫步,大风来临,又像磐石一样从容;我们更忘不了鸟儿姐姐的歌唱,那清亮活泼的声音就像一曲曲的乐章,让我们时时感受着自然的幸福!【着意刻画出了小莲的纯洁可爱,交代了它们与自然万物的感情。】
  突然,妹妹大声叫起:“姐,我这儿好多沙子,我钻不出去。”别的弟弟妹妹也在喊,我安慰他们不要急,可能睡太久了,地下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努力钻出去就好了。外面很漂亮的,有鸟姐姐,树哥哥,草儿妹妹。大家听了,又努力地钻,看到弟弟妹妹身上被沙子刮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而且也越钻越瘦,我心疼得不得了。但一想到外面的美好世界,也就没什么怨言了。【进一步铺垫,衬托莲花家族与自然界不同寻常的情感,为下文张本。】
  终于钻出来了,我第一个冲出了地面。
  当我正准备欢呼时,我惊住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全部是沙丘。地面堆满了沙砾,天空飘舞着黄沙,简直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地,哪里是天,我们怎么来到了沙漠呢?【情节出现波澜,环境的变化出人意料。】不可能。我还记得,当年我是偷偷地带着弟弟妹妹找了一个舒服的地方睡下的,以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呢?那些在河里自由自在的鱼叔叔呢?河边上那些树哥哥和鸟姐姐呢?【通过回忆,提出发人深省的疑问。】
  我被烈日烤得头晕,还没来得及说话,弟弟妹妹都钻出来了。欢呼声没有了,只剩下沉默。突然,听见几个人的欢呼声:“你们看,这里有植物,奇迹!我好久没看见过植物了。”几张粘粘乎乎的手伸过来了,弟弟妹妹大声喊着,转眼间,一个妹妹被他们齐腰斩断了,鲜血流到了我的身上!不要这么做,我们和人类是朋友啊!可我的努力都是白费。弟弟妹妹们在片刻之间,都相继被折断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血滴在这沙土上,我彻底失望了。【透过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巧妙提示了环境变化的原因。】
  天啊,这便是我们对人间的体验么?无奈中我闭上了痛苦的双眼。【照应标题,点明主旨。】
  【总评】这篇考场作文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立意巧妙形式新,用童话展开,通过千年古莲从出生到灭绝的生活经历,道出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话题——人类正在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二、角度细小内容真,文章避开读者耳熟能详的内容,通过几棵小小的古莲来写这么重大的题材,收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三、对比鲜明手法新,作者把古莲家族的纯洁可爱,与人类的可怕放在一起,内容震撼人心,主题新颖深刻。
  
  上海市
  
  【作文试题】
  命题作文:我想唱首歌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姓名,如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
  我想唱首歌
  上海考生
  生活里充满了美,它就在你双眸闪动的春光里,就在你手中擎起的秋叶里。
  咏叹调——东方之珠
  清晨,蓝色的云霞里矗起一道细小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冲破云霞,这就是初升的旭日。耀眼的光辉顿时洒向东方明珠,使剔透的球体再次复苏,重现其本色,犹如水晶般散发异彩、夺人视线,将阳光反射向四周……东方明珠的确具有别具一格的“磁性”与独特的魅力。她让人心动,让人为之感叹!渐渐地,红与白完美融为一体的巨型建筑物便占据了我的双眼。在她与我之间,黄浦江上仿佛铺出了一条碎光闪烁的路,让人忍不住飞奔而去,以平静激烈跳动的心脏。
  我想唱:啊,这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的一个亮点,它将永远矗立于世界东方,咏叹美好的生活。
  小夜曲——卢浦大桥
  明月在水上泼洒出点点闪烁的银光,黄浦江之上又画出了一道神奇的风景线。抬头仰望,在灯光的映衬下,How magnificent(雄伟极了)!如童话般的“彩虹”展现在世人眼前,流光溢彩。曲线比直线更富有变幻的魅力,引导着视线作无穷的追逐。卢浦大桥如同一座优美的雕塑:圆拱形的彩色大理石碑身,飞架碑身的三道银色钢结构弧线,隽永的金色魏碑体碑文,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国度里发生的又一个奇迹。
  我想唱:啊,卢浦大桥是中国独特的一条曲线!
  进行曲——三峡工程
  溯流而上,漫步在长江上游。走近大坝,见到的是两侧动与静的对比。坝身上游水波不兴,一平如镜;下游一侧导流底孔喷出的汹涌波涛,如无数条奔腾舞动的巨龙,在空中溅起数米高银白色的飞珠碎玉,撞击着,直泻而下。问苍茫大地,哪一处江河曾经积淀了如此厚重的文化?哪一方水域曾经荟萃了如此众多的灵秀?承载着这沉甸甸文化与灵气的江水,汇聚到三峡大坝时,怎能不迸发出强大的能量?由此,我们触摸到了祖先的分量,历史的分量,江山的分量。
  我想唱:啊,三峡之水蕴藏着怎样的美丽,它将行进到底,因为那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简评】本文语言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一是语言优美流畅,大量的比喻句更让文章熠熠生辉;二是描写细腻传神,展示出了小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一位初中生,能在考场上写出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