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语文姓什么?

作者:王书文




  2003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出了新花样——只考一篇作文,对此众说纷纭:“返古了”“减负了”“单一了”……其实深圳中考语文采取此方式缘于“非典”的影响,是在特殊形势下为减轻学生负担而做出的非常之举,没想到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我个人看,只考作文不是不可取的,可以检测出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要落实的是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中考语文只考作文既能考查学生的书写水平,也能够全方位地考查语文综合素养。对此,我和今年的考生们也进行了探讨,请听他们如是说:
  王老师:王艳昕同学,你是理科尖子生,而语文中考成绩又不理想,对今年中考的语文形式你是怎么看的?
  王艳昕(该生是老师同学尊奉的“神童”,今年13岁,理科超好,数理化竞赛均获奖,平时文科也不错): 虽然我理科是强项,但我也很喜欢语文。语文老师讲的那些课外知识,特别是文学典故和名言警句,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虽然我中考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我仍认为只考作文的方式是不错的。因为写一篇作文可以体现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写作文引用的名言警句,可体现出文化积淀;而条理清晰的叙述、铿锵有力的议论,可以体现出逻辑的严密;精美的语句,可以绽放出飞扬的文采……这不就是您平时给我们训练时所强调的吗?我这次作文没写好,考砸了,是我临场没发挥好。
  王艳昕的语文中考成绩并不影响她对语文考试形式的看法,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一位中考语文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又是怎样认为的。
  王老师:云璐同学,你一向是语文高手,对这次中考语文试题有什么看法?
  杨云璐:我认为中考语文只考作文是不全面的。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固然可以从作文中体现出来,但也不免有偶然因素。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的深浅。一篇话题作文,对某些人来说也许不会有强烈的反响,而对另一些人,也许就恰当地迎合了他们的感觉(或者称为灵感),他们就会发挥得很好。但这并不能表明其他没灵感的人的语文素质不好,而这些人往往对其他一些事物的认识也许会很深刻。如果只用一篇作文考试,而不用全面严谨的整套语文试卷考查,偶然性太大。功底再好的人也不会每篇文章都精彩,而考场上只写作文,很有些“一文定终身”的感觉。
  再看高分才子严伯钧同学的观点:
  王老师:伯钧同学,你是这次中考语文成绩的佼佼者,对这种语文考试形式,请谈谈你的看法。
  严伯钧:语文考试只写一篇作文我非常赞成。作文是综合性的,作文优秀与否完全能体现作者语文水平。一篇好的作文关键取决于文章中是否有“闪光点”,如巧妙引用名段、名句、名言等,而这可以考查我们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考查阅读量;从布局谋篇到语言的表达、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考查我们对语言的应用、文学的领悟力及融会贯通能力等。考作文不仅是“写文章”,而且是对学生的思想、知识面、甚至还有对人生态度的全面的考查,因此考作文可以真正检验我们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天道酬勤,作文的功力是积累和训练出来的。
  语文姓“写”,叫写作,因而语文只考作文无可厚非。写作对于古代的科举取仕,或者现在的博士生、硕士生写论文,都是考查一个人语文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语文姓“文”,叫文学,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达到杜甫曾经说过的“多读者胸有成竹,多写者笔下生花”的境界。没有听、说、读,就没有写,因此,我认为语文的考试形式用写作文来考查是公平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