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郑远祥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笔者认为:
  
  首先,要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了具体而明确的阐述。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各阶段目标中进行了更加具体地描述,要求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总体目标的要求,形成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下面我们将义务教育四个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知识与能力:学讲普通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过程与方法: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
  第二学段(3-4年级)知识与能力:能用普通话交谈;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过程与方法: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第三学段(5-6年级)知识与能力: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速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过程与方法: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速适当;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语言。
  第四学段(7-9年级)知识与能力: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对方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过程与方法: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具有感染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课堂内外讨论问题,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对方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情感态度价值观: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此可以看出:①口语交际教学关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7-9年级的教学,8条目标中几乎每一条都涉及能力培养;②口语交际中的情感、态度与过程、方法、能力很难截然分开,有些既是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是态度、能力方面的要求;③口语交际教学要求由低段到高段逐段提升,到第四个学段(7-9年级)基本可以具备适应实际生活所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了;④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态度和习惯显得很重要,比如在7-9年级中,课标用了如下词语加以强调:“注意”、“耐心”、“自信”、“自负”、“专注”、“能”等,仅“注意”一词就用了三次,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提醒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⑤口语交际教学不很强调口语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目标中几乎没有涉及,而且在“教学建议”中特别说明:“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特点,可以作如下概括:
  1、自然生成性。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口语交际能力很强,“树上的麻雀都可以哄下来”,“把死的东西说活”,是说这些人很能说,很会说;有的人口语交际能力很差,“三天不放一个屁”、“三锥扎不出一句话”,这些人生性木讷,不善于说话。有的人说话幽默风趣,一开口就会吸引别人的耳膜;有的人说话平铺直叙,提不起听话人的兴趣。出现如此情形,一方面是人的个性使然,一方面是环境使然。口语交际的这种特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有效的情境,“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如果缺乏这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口语交际训练就会失去它的土壤。
  2、训练渐进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规律,所以应按照各个学段的基本要求逐层递进地加以训练,由敢说、想说到会说、能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途径综合性。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语文知识教学,也不同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可以而且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训练。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加以训练,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寻找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途径,探索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积极整合,渗透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
  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互相孤立,而应该相互整合,发挥其整体效益。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性,可以而且也应该渗透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去。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①用普通话阅读和交流;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抓住要点;④敢于在小组、班上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⑤发表自己的观点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和语速;⑥注意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作文前向同学、老师或家长口述作文的材料和构思,征求意见和看法;作文指导中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和自然;作文评改中多用“面改”,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作文评讲中发动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作文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畅谈感想、收获和体会。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可从这几方面进行:在活动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