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考场作文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

作者:胥照方




  高考作文从大的方面讲,最重要的就是构思。构思之美在“波澜”。唐朝诗人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所以脍炙人口,最重要的还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巨大落差给我们以极强心理的撞击!清代诗人有一首祝寿诗更是让人“过瘾”: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我们学生的作文尺幅之间一波三折,达到“尺水波澜意悠长”的境界呢?
  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是指事件的曲折变化。掀起波澜,就是使结构曲折,情节引人。“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白石道人诗话》),这是宋代大词人姜夔最为欣赏的艺术境界。清代大文豪袁枚则说得更具体:“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李觉出身传评语》)。袁枚、姜夔的这两段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的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曲折?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善于选材,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二是要学会运用技巧,使叙事曲折,或事与愿违或“朝三暮四”让感情更复杂情节更跌宕起伏。
  其具体技巧有如下三点。
  一、突转法
  例1 父与子
  林经理以前老是夸儿子老实、懂事、乖巧。这个学期儿子上初中了,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忙,不知怎么回事,儿子竟然不听话了。才三个月,他就被老师“请”了三回:第一次跟同学打架,第二次晚自习旷课,第三次拒绝值日。每次教育儿子,儿子又表现得很听话:“爸,下次我不会了。”林经理便宽宽心,回公司去了。
  没想这次,老师又打电话过来了:林林故意砸坏了班上的花盆。把儿子领回家,他再也忍不住,狠狠心给了一巴掌:“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屡教不改!”
  文章就此写下去一般思路是“顺理成章”地父子二人的如何尖锐对立,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只能算那种一开头就让人能看到结局的一般的文章,转一下,却别有洞天:
  儿子哭了,说:“爸,我其实不想这样……我就是想见你……你天天忙生意,家里很久都见不到你,我……就是想见你!”
  只这构思中的突然一转,一个平常的故事一下子给人不平常的感觉。不仅如此,人物的个性从文字里一下子跳到我们的面前,人物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许多,文章的主旨也由此别开生面,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例2 请看2006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的结尾: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人与路》)
  结尾处的意外结局让人在感动之余,不禁唏嘘不已。
  二、悬念法
  例3、有人写了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小说虽短,却能使读者心中产生无数问号,生出无数的悬念。
  再如《三国演义》中妇孺皆知的“用奇谋孔明借箭”,其影响力所以巨大,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情节引人入胜,而这一点正在于作者在构思时运用了悬念之法,将读者的心弦牢牢把握住了。
  三、误会法
  例4 猎狮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作者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巧借电文之误会在一篇百十来字的文章里掀起三个波澜,真可谓匠心独运:
  1、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巴布不幸身亡。(逆笔)——第一个波澜
  2、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顺笔);却得到一个“狮尸”。(逆笔)——第二个波澜
  3、伊莉薇娜再索夫尸。(顺笔);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逆笔)——第三个波澜
  
  胥照方,语文教师,现居江苏东台。本文编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