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有文采

作者:杜传家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大方面,共12个评分点,如果考生突出了其中一点,那么就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笔者认为,考生应在把握题意、切中话题、突出中心的基础上,在文采方面下点功夫,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既可以提升基础等级评分,又可提升发展等级评分。文采有否关键在于语言表达技巧的成败,那么,怎样的表达才有文采呢?
  一、自然流畅。语言表达切忌矫揉造作、粉妆玉砌,要清新自然、纯真流畅,读来如小桥流水,白云飘荡,游鱼潭底,百灵婉转,让人倍感亲切,愉悦自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立足自然,多角度描写。如: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失于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我的空中楼阁》)
  此段文字不见雕琢的色彩,将小屋置于另一种状态下来观察描摹,描写了烟、雾中的空中楼阁,心爱的小屋犹如虚无缥缈的梦幻世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而这一境界的创造得力于自然的表达。
  早上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故都的秋》)
  此段文字多角度描写自然细致,极富立体感,表达独具特色。(1)绘声绘色。天空:碧绿;牵牛花:蓝朵;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画面质朴原始。(2)动静结合。细数日光,静对蓝朵。悠闲惬意溢于言表。(3)视听结合。看碧绿的天色,听驯鸽的飞声。秋美与情美自然融合。多角度的描写有力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二、抑扬顿挫。语言表达切忌堆砌词语、华而不实,要生动灵活、抑扬顿挫,读来如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虎啸深山,黄鹂啼鸣,让人顿感跌宕,意味无穷。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排偶跌宕。排偶句在行文中恰如其分的运用,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效果,散文会给人以摇曳生姿之感,记叙文会给人以情感激荡之感,议论文会给人以说理强烈之感。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故都的秋》)
  这段文字作者用“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名词组成排比句写出了北方的秋色、秋声,读来清新典雅、酣畅淋漓,有效调动了读者的情感。
  2、长短结合。长短句在行文中有机结合,显得俯仰生姿、韵味无穷、典雅洒脱。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
  这是《故都的秋》开篇语,作者选用整散结合句式,雅俗融一炉,品来平易自然,酣畅明快,蕴涵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慨叹。
  3、比喻贴切。比喻是非常通俗的极易操作的一种修辞。作文中不失时机的运用比喻,对于增添文采,表情达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直接将读者带入创造的意境。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空中楼阁》)
  这是《我的空中楼阁》首句,两个比喻境界全出,给人以人间仙境之感。此句用了两个比喻,前一比喻是后一比喻的铺垫,后一比喻又强化了前一比喻,不仅点染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让人联想到女子的妩媚之态,引发了读者的兴趣。
  4、旁征博引。行文中为了说理、抒情,可增加内容的信息量,旁征博引,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倍增气势,兼备形神。如:
  发现,是成就栋梁之材的必经之路。陈景润,初为中学教师,教学成绩糟糕,为人所不齿,华罗庚慧眼识英才,终使陈景润抛出了享誉天下的“陈氏定理”,让世人刮目相看。蒋琬,三国时蜀国大臣。早年只是一个小小的广都县令,还曾因诸事不理几遭刘备诛杀,诸葛亮发现他胸中抱负和才学非同一般,竭力保荐,最终在蜀担任要职,为孔明的北伐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毕加索,上学时学业成绩一塌糊涂,美术教师发现了他绘画的天赋,终成西班牙立体主义画派的主要代表,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师。可以说,许多贤臣良将、科学家艺术家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被发现的历史。没有卞和,哪儿来的“和氏壁”?(摘自学生习作《发现的价值》)
  此段文字由于旁征博引,不仅形式整齐,读来上口,有气势,有文采,而且有力证明了观点——发现的价值与意义。
  三、内蕴丰富。在表达的过程中,语句要有意蕴,有意蕴,就是语句要有内涵,有哲理。做到了这一点,文句既有文采,又具创新,可谓一举两得。
  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做灵魂。(《巴尔扎克的葬词》)
  此句是本文的结束语,作者上升到哲理性的思考,不仅表达了积极的生死观,又预言了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所以,在文章中尤其是在记叙文、散文的开头或结尾倘若着力抒写具有内蕴丰富的句子,对于点明题旨、揭示感悟点、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在遣词造句、句式选用、运用修辞和文句斟酌等方面下点功夫,文章便会有文采。
  
  杜传家,语文教师,现居湖北钟祥。本文编校: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