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探究

作者:朱香平




  2008年高考虽然处在“自主”与“新课标”的双重催生下,但高考诗歌鉴赏并没有呈现“突变”的趋势,而是“承传有序,稳中有变”。18套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用加首诗歌,出现35道题目。研究题料、题目和答案,对2009年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2008年诗歌鉴赏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设题非常规范,严格围绕“语言”“形象”“技巧”设题,少有“旁逸斜出”的情况。同时,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与2007年一脉相承,大都以简答题为主,兼有选择与填空题(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分值稳定,略有增长。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三大考查领域外,向综合方向整合,重在考查对诗歌整体的把握(全国I卷、湖南卷)。
  为便于分析,特制一览表(见文末)。
  
  一、题料来源
  从时代看,考题题料取自唐诗5首[王维《山居即事》(天津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江苏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王昌龄《龙标野宴》(湖南卷)、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福建卷)];宋诗8首[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全国I卷)、李弥逊《春日即事》(全国Ⅱ卷)、蔡肇《题李世南画扇》(海南宁夏卷)、王安石《壬辰寒食》(上海卷)、杨万里《初人淮河四绝句(三)》(江西卷)、谢枋得《小孤山》(安徽卷)、吕本中《木芙蓉》和范成大《窗前木芙蓉》(广东卷)];宋词3首[秦观《画堂春》(山东卷)、侯蒙《临江仙》(湖北卷)、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重庆卷)];元散曲2首[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辽宁卷)、吴西逸《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四川卷)];金诗1首[王寂《日暮依杖水边》(浙江卷)];明清诗1首[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北京卷)]。在这20首作品中,唐宋诗词共计16首,成为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的主打题料。(我国诗史的真正高峰正是唐诗宋词,它们代表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以唐宋诗词为高考考题的主要题料,应该说是理所当然。)同时,又兼顾到金诗、元散曲、明清诗,金代文学家中较为人熟知的有王若虚和元好问,2008年浙江卷引入的王寂,确实让许多备考老师们着实“陌生化”了一下。
  
  二、命题内容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
  1 炼字六处。所考到的字有:“拳”“退”“网”“雪”“朱”“愁”“遍”“孤”。
  (全国卷I)考查潘大林《江间作四首(其三)》第三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试题要求考生回答: “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全国卷II)考查李弥逊《春日即事》的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试题要求考生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上海卷)考查王安石的《壬辰寒食》,要求联系全诗“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案: “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
  (湖南卷)考查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王昌龄的《龙标野宴》,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试题要求学生对两诗中的“愁”字的不同含义和作用予以简要分析。(其实,也可以说,此题是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艺术效果、思想内容的综合鉴赏。)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天津卷)考查王维《山居即事》的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中“遍”字的表达效果。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安徽卷)考查谢枋得的《小孤山》颈联“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试题要求学生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2 重点词的理解两处。涉及到了“肝胆”“阅”“羁绪”的理解。
  (北京卷)考查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的颈联“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试题要求理解此联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浙江卷)考查王寂的《日暮倚杖水边》的首联“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试题要求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3 重要句子的理解三处。北京卷、江苏卷、浙江卷涉及到了对句子理解的考查。
  (北京卷)考查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中相关句子的理解,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为: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江苏卷)考查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要求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浙江卷)考查王寂的《日暮倚杖水边》的颔联“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以________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答案:屈原白居易
  ▲温馨提示要做好诗歌语言鉴赏类试题,就要从宏观到局部都加以分析。从诗的整体内容上“观照”具体词句,不仅要理解该词句的字面意思,更要结合全诗内容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