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数码与网络背景下的语文阅读

作者:梁达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随着数码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电视、电脑、手机、MP4等数码产品在大众家庭的日益普及,学校城域网开通,课堂数码电教平台建立,学生阅读方式悄然发生了变化。数码、网络背景下的阅读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无限广阔的新天地。学生纸质文本阅读,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不管你我愿不愿意,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今天,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知道: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学会阅读,是每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势必应增加当今数码与网络背景下的阅读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数码、网络背景下的阅读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极为必要,同时,也应该成为语文新课程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探究的重点。
  
  二、探讨数码与网络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方式
  本文所阐述的数码、网络背景下的阅读学习方式,它包含发展性阅读与功能性阅读两种指标,其中更重要的是功能性阅读。
  发展性阅读,是指以发展基础阅读能力为目的的阅读,其主要任务是识字,掌握阅读技巧,增进理解能力,包括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有一定速度的流畅地默读、朗读、速读技巧,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并作出评价的能力,等等。
  功能性阅读,是指以获取信息为基本目的的阅读,按照美国学者A·T·哈里斯的观点,功能性阅读应具备的能力因素有:一是对阅读材料的检索能力(应用索引、图书、卡片、档案……寻找信息);二是对信息资料的理解能力(包括一般的阅读能力和专业的阅读能力);三是对所需材料的选择能力;四是对所读材料的组织能力(概括、提纲挈领等)。
  培养发展性阅读能力,就中学教学而言,语文课堂教学要担当起主要任务。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理解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其发展功能性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当然,其他学科也负有培养发展性阅读能力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功能性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新知,发展能力,形成新的价值观念与态度,则是所有使用文字或数码、网络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科(包括语文学科)的共同任务、共同职责。
  
  三、数码与网络背景下阅读学习应学会的四项基本能力
  数码、网络背景下“学会阅读学习”,不仅是识字或读书消闲,而主要是指学会功能性阅读,通过数码、网络背景下的阅读获取新知,发展自己。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至少应培养学生掌握以下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搜索,学会讨论,学会质疑,学会验证。
  (一)学会搜索能力
  目前Internet在全球大约连接了35,OO0个网络,路由信息非常庞大。在庞大的信息量面前,学生应该学会在速读或浏览中发现新鲜信息,学会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学会在不同的著作或篇章中选择相同相关的信息,学会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矛盾,还要学会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既定目标、修正个人认识等等。要学会关键词的检索,建立和收藏相对固定的经常浏览的学习网站。如百度搜索中搜索“数码网络信息”关键词,就能找到相关网页约689,000篇,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学会有效搜(检)索至关重要。从搜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看出学生对信息的取舍态度和处理方法。越是成熟的学生,越是知识丰富、判断力强的学生,其搜索能力必然越强,其阅读学习效率也会越高。
  (二)学会讨论能力
  学生从数码、网络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必须在大脑中得到进一步处理和强化。这就需要与人讨论。这里讲的讨论既包括显性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讨论,也包括在同一个体头脑中进行的隐性讨论,即自己从两边想想,自己同自己讨论。学会讨论就是在阅读中主动获取与自己不同的各种信息意见,甚至相反的、反对的信息。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是为自己或为对方寻找实际的证明材料或观点主张的逻辑关系。对学生而言,学会讨论就是学会倾听,学会在实际与逻辑的证据面前修正自己的认识,服从科学真理而不为情感或利益左右。学生还要学会与同伴、与不如自己的人讨论,学会同强过自己的人、同长者或权威讨论,正是在这种讨论中,学生个人的阅读行为,会转变为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互影响、交互启发的合作活动,从而把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实现个人阅读活动的社会化。在网络学校中,实时交互的信息传递,正是现代数码、网络阅读形式的重要表现。学会讨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学生置身于数码、网络背景之中,置身于交流的环境里,促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把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一步统一起来——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目标所向。
  (三)学会质疑能力
  “疑”是思维的发动机。黄宗羲言:“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种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质疑”是个关键的环节。然而,要使学生“质疑”,必须令其愿疑、敢疑作为前提。
  在大量的数码、网络信息中,如何进行有用有效信息筛选?对信息的质疑是关键的一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必然伴以大量的联想、提取、建构、解构的思维活动,使新的信息符号与个体头脑中的信息符号以至记忆表象结合起来,从而接纳理解新的信息或者修正固有的认识。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就是要学会寻找新旧信息之间的矛盾,寻找信息符号与记忆表象乃至生活实践之间的矛盾,并在诸多矛盾中发现其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问题就难有理解,而没有理解,新信息就不能成为个人认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质疑和提问是阅读学习的重要环节。质疑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发现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拜倒在数码、网络媒体信息面前,以为上了媒体的必定是对的,缺乏批判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不强的表现,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学会验证能力
  阅读学习既然是一种学习活动,它就不能停止在文字文本的观看或个人思考的层面上,而一定要与学习者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为真正意义的深层次理解,也必然要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学会验证,就是学习者不但要学会搜集现成的数据,搜集文字材料或实际生活中的证据,而且要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调研方案,取得新的数据或证据,来证实或修正个人的认识,证实或修正书籍中的观点。包含验证在内的接受学习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接受学习,前人的认识成果,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完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学会验证是学会阅读学习的目的或归宿,只有学会验证,学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巧去解释实际问题、改造实际状况,人们的认识才会产生新的飞跃。在面向以创新为特征的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时,自觉地把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仅是体验学习、发现学习的要求,也是接受学习的最高标准。当我们把学习同实践联系起来,学习就会更有实效,更有动力。对数码、网络背景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验证可以有多种形式,也会有种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全面展开;但是,必须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培养验证意识,必须尽可能创造学习验证的机会,培养其相关技能态度,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个必须认真实现的课程目标要求。
  概而言之,培养学生学会搜索,学会讨论,学会质疑,学会验证这四项基本能力,是数码与网络背景下语文教学面对的新问题。它确实是传统教学中比较忽视、比较薄弱的方面,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富有生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质量效益,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科技进步、适应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是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实践中着力探索的方向。只要我们老师共同努力,数码与网络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必然取得成果,迈上新的台阶,为课程改革增添新的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源头活水,并为语文教学质量效益的提高作出贡献。
  
  梁达雄,语文教师,现居广东梅县。本文编校: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