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在比较中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作者:胡奇良




  这里要谈的比较,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里进行的小写作活动的成果比较。所以,言语表达也就狭义的指书面的小写作活动。让学生按一定的言语形式,写一句话或一个片段,是笔者在课堂上常用的小写作活动,我姑且把学生的小写作活动成果称作“作品”。把同学们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通过比较,让学生借助讨论发现不足,并尝试修改润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笔者一直坚持在做的学生课堂言语活动。根据具体的课文,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动笔,方式多多,譬如概述故事情节、为人物编写年谱、散文改诗歌、想象描述等。下面就列举一二,供方家指正。
  一、概述故事情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概述课文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概述是对课文的概括性叙述,它要求舍弃课文的具体情节和次要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其基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概述与复述的区别:概述是概括性叙述,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地叙述;复述是重复性叙述,是重复原文或接近原文的叙述。所以,从思维方面说,它比复述更多的要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语言方面说,它更看重组织自己的语言、运用概括性的语言。其次要明白的是概述必须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不能什么都不要,而导致太模糊。
  学《山羊兹拉特》一文,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根据完成的情况,我们一起比较了五个同学的作品。
  ①王银钢:一头羊和一个人的故事。(后来他自己又改成为一个人去卖羊,在路上遇到了雪,羊把人救了,人不卖羊了。)
  ②邹杰:阿隆去卖羊,在路中遇到了暴风雪,他们躲在草堆里,羊吃草,他喝羊奶,共患难,最后获救,决定不再卖羊,过上和谐生活。
  ③王小波:迫于生计,勒文让阿隆把兹拉特牵到城里去卖掉,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他们躲到了草堆里,共同战胜了困难,安全回家,最后,兹拉特成为了阿隆家庭的一员。
  ④孟晰聪:灯会前期,阿龙家没钱想去把羊给卖了,途中阿隆遇到了暴风雪,阿隆与羊共患难,脱困后不愿卖羊一起回家,羊成为了家中的一员。
  ⑤陈萍:灯节前,阿隆家没钱,决定把羊卖了,阿隆在送羊途中突遇暴风雪,和羊共患难三天三夜,回到家后,羊成为了家庭的一员,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经过比较,交流讨论后,同学们基本认为①太简略了,虽然有后面的修改,还是太笼统。认为②虽然具体化了人物和事件,比①有进步,但不够完整,况且“羊吃草,他喝羊奶”的表述不够雅。而作品③补充了最后的结局比②的“过上和谐生活”要符合实际。④与⑤既全面又具有概括性,一目了然。
  二、一句话感受。《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是借一名德国伤兵的眼睛,巧妙地再现了昔日母校变成临时战地医院的种种惨象,真实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小说末尾,“我”发现自己“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也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三个月前自己读书的教室。临近课堂结束,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地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运用对比手法的话来具体谈谈。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着实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主旨。
  ①一个学绘画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伤员。(徐洁琼)
  ②一个学习绘画的学生变成了永远失去双臂的伤员。(何静)
  ③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美术教室变成了一个充满血腥的手术室。(徐青青)
  ④一间带有艺术气息的美术教室变成了充斥血腥气味的手术室。(黄杨)
  ⑤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美术教室变成了血腥弥漫的临时战地手术室。(杜良标)
  ⑥一座美丽的校园变成了战地医院。(孟亚琳)
  ⑦一所充满艺术气息的文科学校变成了充满血腥气味的伤兵医院。(占雄)
  ⑧悠闲和蔼的门房变成了疲惫苍老的消防员。(刁云凤)
  ⑨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施萍)
  上述作品,十分简洁地再现了昔日母校变成临时战地医院的种种惨象,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学生经过一句话概括的比较,理解就更为清晰了。
  三、自我简介和编写年谱。《一个人的遭遇》描述了主人公索科洛夫从战俘营逃回后的经历。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给一个普通人带来的不幸遭遇,笔者要求学生用自我简介或年谱的方式介绍小说的主人公。
  ①自我介绍:我叫安德烈·索克洛夫,苏联人。1917年,也就是我17岁那年,十月革命爆发,我参加了红军。1922年,由于大饥荒,我的父母都被夺取了性命。我复员后便回家务农,后来还当了工人,我娶了孤儿伊琳娜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41岁的时候,卫国战争爆发,我应征入伍。第二年,我受伤被俘。后来,我听说就在这年6月里,我家的房子被炸了,我的妻子与我的女儿都不能幸免。1944年,我俘虏了一个德国少校,回到了自己的队伍。此时,我的儿子也参军,并且当上了大尉炮兵连长。次年5月9日,我与我的儿子阿拿多里在德国首都附近见面,可是我见到的却是儿子的尸体,他很不幸地被德国狙击兵给打死了。我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接着,我退伍了,只能住在乌留平斯克老战友的家里,认养了一个孤儿凡尼亚。11月的时候,我开车撞倒了一头牛,被吊销了驾照。1946年初春,我只好带着我的干儿子到外地谋生去了。(陈柳颖)
  ②《安德烈·索克洛夫年谱》
  1917年 17岁,参加红军。
  1922年 大饥荒,父母双亡。
  1941年 卫国战争爆发,应征入伍告别妻子儿女。
  1942年 受伤被俘。俘虏德军少校,逃回自己的队伍。
  1942年6月 炸弹击中家里的房子,妻子女儿遇难。
  1944年9月 儿子阿拿多里当上了大尉和炮兵连长。
  1945年5月9日早晨 儿子阿拿多里被德狙击兵打死。
  1945年11月前 住乌留平斯克老战友家。收养孤儿凡尼亚。
  1945年11月 开车撞倒了一头牛,被吊销了驾照。
  1946年春 带干儿子去外地谋生。(郭静)
  上述两例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突出的是这个人遭遇的不幸,属于概述到位的典型例子。而有的同学编的要么显得啰嗦,要么语焉不详,借助于作品的比较,战争给一个普通人带来的不幸遭遇就更显而易见了。
  四、改写。《江南的冬景》第七段,作者用一支美工笔勾画出了江南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其语言颇具诗情画意,笔者要求用意象叠加的方式,把这段文字改写成一首诗,并提示可以模仿《天净沙·秋》的写法。结果,不用比较,学生的作品就能使人眼睛一亮。
  ①乌篷流水远阜,白雨长桥夜幕,月晕之下,酒客们在喧哗。(钱钢)
  ②河流人家村庄,对桥临阜会聚,杂木白雨乌篷,天色渐晚,酒客对月相饮。(杜良标)
  ③长桥远阜人家,杂林树枝槎桠,门泊乌篷,屋有喧哗。暮垂,灯在窗上画。(钱晓芳)
  ④枫林晚霞飞鸟,长桥流水野花,楼台微雨黄发。月下树梢,众酒客乐农家。(陈平)
  ⑤微雨寒村杂林,长桥远阜小舟,茅屋酒客欢声。夜幕挂下,窗纸透出月晕。(董林娜)
  ⑥河流村庄人家,长桥远阜槎桠,茅屋喧哗酒家。白雨洒下,村民们很闲暇。(许玉萍)
  ⑦三五人家聚村头,门对长桥临窗阜。几个酒客在喧哗,一页乌篷泊门前,天暮降临,一圈月晕茅屋中。(何 静)
  ⑧河流边三五人家,长桥远阜中间,多是槎桠。白雨漏到树下,茅屋内酒客在喧哗。(鲁晓霞)
  五、想象描绘。《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作为一则新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闻的特点和“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同时借其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牢记历史,加深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了达到后一个目的,让这一情景更深入学生心灵,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要求结合3年后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的回答,把当时勃兰特下跪时的情景描述一下。
  ①历史在勃兰特的眼前闪烁着,耳边似乎响起了犹太人死难者悲苦的呻吟声。勃兰特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墓前,他双手交叠放在胸前,下颚微低,面色凝重,他默默的祈祷着。这时候,寒风呼呼的刮着,勃兰特感觉到寒气透过膝盖直往上窜,然而悲凉而肃穆的气氛让他忘记了这一切。(许玉萍)
  ②1970年12月7日,大雪刚过,地面洁白一片,空气干燥冰冷,不时的有寒风凛冽地刮在脸上,这是东欧最寒冷的一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冒着风雪来到了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面对昔日统治者对世界人民犯下的罪恶,这个作为曾经是法西斯国家的总理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各国记者充满了好奇,一些别国的领导人也在旁静静的伫立着,寒冷的空气中多了一份肃穆!只见勃兰特步履沉重地走上前,向纪念碑献上了花圈,接着退后一步垂手而立,脸上写满了凝重与自责。突然,他双腿下跪,双手交叉,发出了似乎来自心底的低沉的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在场的人被眼前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只见这位德国显赫的总理双膝触着冰冷的大理石,低垂着头,身体在寒风中微微颤抖。空气似乎凝固了。过了一会儿,记者们终于缓过神来,纷纷掏出相机记录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周围的人们也纷纷对勃兰特投以崇敬的目光!(钱晓芳)
  胡奇良,语文教师,现居浙江绍兴。本文编校: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