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语文教学的连续性初探

作者:郭凌英 赵明霞




  教育有其持续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为知识是有连续性的,人的思绪也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给学生一个开阔的进行稳性动态思维的立体时空,适当地保持阅读和写作的连续性,可使教学达到极佳的效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就语文教学的连续性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保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好比一个故事会从始至终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学也是如此,一个问题引出之后,要继续延伸下去。对每一个知识点和问题把握好时机进行处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1.课堂教学中注重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都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一篇课文讲完我会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有的是以预习提纲的形式,有的是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历史背景等。
  2.以一篇文章拓展延伸到相关主题的文章阅读。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主题文章的比较阅读。以保障课堂阅读的延续性,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还会由这篇文章拓展延伸到其他相关主题的文章,这样通过连续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每上完一节课都会有事做。
  
  二、保持写作教学的连续性
  
  1.每个学期安排一两次写作课四节连上,使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因为,在上写作课时,我觉得常常是一个作文的题目或者专题抛出来之后,写什么怎么写,教师适当地要进行写作的导引,而从“思路点拨”到“写作实践”、“自评互改”再到“作文讲评”,每个环节大约都需要一课时的时间,否则学生既觉得学得不透,教师也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讲出来。写作教学中的“思路点拨”、“写作实践”、“自评互改”、“作文讲评”环环相扣,其实就是思维连续性的保持。在思维行程中,每一环节告一段落,就成一层次,一前一后衔接起来就显出教学的真正的效果了。
  师生在相互作用的教学中关注的主要是保持活动的连续性。打断连续性去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增加了对教师信息处理的要求,也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好消化和理解。
  2.每学期引导学生写一篇大作文的办法,以保证学生在写作上的连续性。课标指出:“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整个过程”,“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依次确定了以“感恩”为主题、以“环保”为主题、以“健康”为主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和生活体验,把自己独到的感受都及时的写下来,同时不要忘记积累资料。在我们的教育论坛上,设立了专门的帖子,使学生能够在班级之中、班级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增加交流的机会,在整个参与社会生活、投身社会体验的过程中,保证学生思维、学习和实践的连续性,这样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为一篇文章而努力。第一,可使学生走入社会,长时间地了解社会;第二,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三,可使学生连续思考一个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了作文教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有效地防止了平时写作瞎编乱造,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现象,为期末成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保持阅读教学的连续性
  
  语文课标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保持阅读的连续性上我也做了努力。
  1.每天填写读书卡
  为了保障学生每天都有读书的收获,学生每天都要阅读时文,美文,把自己的读书收获,把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填写到读书卡上,这种读书的连续性提高了学生的品位修养,扩大了课外阅读的积累量。我们的班级正在营造一个书香班级。
  2.定期召开读书会
  一般说来,名著的篇幅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读完,而集中一段时间“读整本的书”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学生可供利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去掉每天在校的时间,写作业的时间,读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如何使学生在广泛的浏览中拓展思维,善于把一本书读懂学透,从而寻找生成的东西,再去研究生活,如书里所表现的生活给了我们什么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创作思维和手法写了这本书,还有从中生发出哪些对生活感悟的东西,从而以这本书散发出来的思想为载体写文章,是非常有利于写作的。为此每一个月我都要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学生以分组展示的形式把一个月读某一本书的读书感悟汇报给大家,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对内容的复述,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对主题的探究等等。
  当然,保持读书的连续性并不是说这学期就读这一本书,而是尽可能地集中时间把它读透、弄懂、用好。
  知识具有连续性和相关性,知识间的相互触发和联结,可以使知识自身滚雪球似的不断扩大、丰富,阅读教学本身实际上就具有这样的目的。
  
  郭凌英,赵明霞,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绥棱。本文编校: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