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台阶》回归文本教学设计

作者:徐树忠




  《台阶》是苏教版国标本九年级下册“学会读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自己备课时的触动远比学习《背影》时要大,细腻的文笔,常见的事物,质朴的叙述,浓浓的深情,一个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坚韧不拔的人物的刻画,深深打动了我,当时我就产生了一定要教好这篇文章的强烈冲动。于是我本着回归文本教读《台阶》的理念,认真研读文本,拟定了以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生活的艰难,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揣摩要点,抓住细节,从而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父亲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父亲用劳动证明自身价值,赢得尊重的愿望,及作者对父亲饱含敬佩与辛酸的情感。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走近父亲
  1.这雕凿着云和龙纹样的台阶向着泰和殿引领真命天子踏上金銮宝殿。
  2.此乃慕田峪长城一绝,山峦弯曲多变构成了几乎垂直的台阶,没有胆识的人不敢涉足。
  3.这是有着239级台阶的中山陵,踏上这样的台阶定会有庄严崇高的神情。
  4.花岗岩铺就的台阶四面环绕,用以烘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5.山势陡峭,台阶顺势而生,引领人步入山顶,体味“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受父亲
  1.课前我们已经对这篇小说做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写了哪几种台阶?
  (三级青石板台阶和九级水泥台阶)
  2.全文写了这样两种台阶,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不是台阶呢?
  (不是,而是父亲,看来台阶和父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再读课文,揣摩妙点——认识父亲
  (一)父亲与台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父亲与三级青石板台阶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三级青石板台阶是父亲亲自从山上背下来的,父亲在上面抽烟、休息,“我”在上面玩耍,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欢乐)
  2.父亲对这三级青石板台阶的感觉怎样?
  (有两种情感:觉得这三级台阶“很舒服”,另一方面又对这三级台阶不满意,总觉得台阶低)
  3.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台阶低?
  (看来在家乡台阶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难怪父亲日夜盼望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了,造高台阶是父亲毕生的理想与追求)
  (二)父亲与九级台阶之间的关系怎样?
  1.为实现这一目标,父亲做了怎样的努力?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文本,在相应处做圈点批注。
  (是啊,父亲为我们家的高台阶新屋付出艰辛的努力,他用艰辛的劳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他要强,勤劳,老实厚道,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显得又是那样坚韧顽强)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感受?
  (一方面高兴,另一方面又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3.父亲的不自在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26-3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四、品味课文,赏析精彩——关爱父亲
  文章通过儿时的视角,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父亲形象,你能找出一些来吗?(5节,13节,17节,19节,24节采用“读、思、画、悟、议五步导读法)
  五、质疑总结,凸显形象——理解父亲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理想、追求,在儿女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勤奋朴实、忠厚善良、坚韧不拔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我们未来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六、布置作业,想象故事
  静听回声,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过去的回忆与想象。比如古树、老街、旧房子、城墙、昔日楼台等等,你生活的地方能接触到这些吗?如果有,请你站在它的旁边,根据它存在的历史,以它为中心,想象出一个故事(提示:无论是对故园的眷恋,还是对往昔的怀想,都离不开人的情感)。
  回顾这节课,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只有回归文本,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回归文本,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为只有文本才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集合点。
  
  徐树忠,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江都。本文编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