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要充分发挥影视鉴赏的引领作用

作者:陆亚红




  随着电影、电视拍摄技术的飞跃发展,影视正凭着它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雕刻等艺术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武术、娱乐等内容为一体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的广大观众,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当今几乎没有谁敢低估影视的力量,没有人敢忽视影视的存在与发展。由于影视的商业性、娱乐性,很多影视商片面追求高收视率。什么影视流行,影视界便对这些节目进行大量的炒作,影视商便迅速克隆复制出相应的影视。各种潮流便不断涌现:港台潮、武打潮、古代潮、格格潮、戏说潮、韩潮、搞笑潮……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但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还未形成,具有盲目崇拜,盲目追求的心理。出现了大量的影视迷、狂热迷恋的追星族,出现了很多粉丝,如凉粉,玉米,笔杆,火把……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思学习,满脑子装的都是流行的影视,或是他们酷爱的影视,或是他们盲目追求的偶像,他们有些人想方设法逃课、逃活动,沉浸在影视里,顾不上吃饭、睡觉,影响视力、健康和学习。
  既然影视已成为家的一部分,生命的形式,生活的字典,我们就不能堵住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不看影视,而应因势利导,教给学生一些影视知识和鉴赏方法,克服一些学生把观看影视纯粹地当作娱乐、消遣的不良现象。这就是平常说的不会看戏的看热闹,会看戏的看门道。否则,号称为电视一代的我们的学生将成为垮掉的一代,正如《波斯曼诅咒》中所说的那样,影视会把我们娱乐死。
  
  一、影视的积极作用
  
  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影视艺术是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主要体现在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上的综合、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上的综合、再现性和表现性的综合、纪实性和哲理性的综合、叙述因素和隐喻因素的综合。影视艺术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等,以其独特的魅力,生动的表现形式感染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如通过鉴赏丹麦的《黑暗中的舞者》,我们可以欣赏到处于底层的塞尔玛的善良以及他对信念的执著追求,领悟到人生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像塞尔玛那样执著地追求。通过鉴赏《美丽人生》,我们可以领略到伟大的父爱。通过鉴赏《泰坦尼克号》悲壮的场面、感人的艺术形象、震撼的主题曲,我们可以欣赏到一段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和爱的不朽传奇。
  2.发挥影视的教育作用
  抽象的说教,学生往往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或拒绝接受,教育效果往往极不理想。我们通过鉴赏一些经典的影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如我们通过鉴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使学生牢记面对困难流泪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畏艰难,不懈追求,不断超越,做生活的勇者和强者才能最终露出胜利的微笑。通过鉴赏美国影片《西线无战事》,学生应更加珍惜和平和反对战争。通过鉴赏波兰影片《十诫》,学生应明白如何做人。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影视是世界的,又是中国的;是生活的;又是艺术的;是生活的网,又是网的生活;是个人的,又是每一个人的;是普遍的浓缩,又是个别的放大。它是世界的字典,生活的文章,我们的伴侣。学生可以通过影视鉴赏了解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欣赏异国他乡的绮丽风光和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
  通过鉴赏美国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学生可以了解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历史;通过鉴赏《悲情城市》了解台湾光复后到“二.二八”事件的一段历史以及社会的变迁;通过鉴赏《小城之春》,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战胜利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性情感、道德伦理、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如鉴赏美国剧《与狼共舞》这部西部传奇片,学生可以了解西部历史,了解土著人的历史风俗以及在那个时代印第安人的遭遇。
  4.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由于功课紧,阅读名著的可能性不大,还有一部分同学对阅读名著也不感兴趣。通过鉴赏根据名著改编的经典影视片可以节约时间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鉴赏《乱世佳人》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飘》的积极性。通过鉴赏《红高粱》,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5.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影视在视觉和听觉上尽其所能地将自身的功能推向极致,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刺激着观众的耳朵,给观众直截了当的体验和感受,给观众带来了更为强烈的视听震撼,从而进一步激发情感,触发想象,获得理解,弥补纯文字带来的不足。
  将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影视鉴赏巧妙地结合起来,必将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牢固地掌握知识。比如,我们可让学生先阅读名著的介绍和评论,接着让他们看作品,然后再让他们观看影片,最后再让他们进行口头评论,或写评论、观后感,还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影视进行比较和评论,当然方式可灵活运用。比如,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哈姆雷特、林黛玉、周朴园、繁漪等形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老人与海》《红楼梦》《雷雨》的理解明显加深。
  6.愉悦学生的身心
  学生学习的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影视来缓解压力,调节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如通过观看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来满足当今学生喜欢观看动画片的心理,激发学生与困难作战的勇气。如通过观看美国科幻片《星球大战》来满足学生爱幻想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追求自由、民主的理想。
  
  二、影视鉴赏的实践
  
  鉴于影视鉴赏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开设了影视鉴赏课。当然,影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可以说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1.两种观点的较量
  最初提出要开设影视鉴赏课的是语文组的杜新建、孙益华、吴小娟、王加林等一批热血青年,他们觉得影视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与其让学生放羊式地乱看、瞎看,还不如教给他们一定的鉴赏知识和鉴赏方法,充分发挥影视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
  另一种声音认为开设影视鉴赏课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影响学生的各科成绩。学生还要不要参加高考?拿什么去高考?如何向社会和家长交代?
  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无奈只得将问题上交教研组,教研组将讨论意见上交校长室。校长室也很重视这个问题,多次召开行政会和行政扩大会,倾听大家的意见,经过双方多次较量,最后校长室研究决定2004年下半年在部分班级试行开设。
  2.面临的困难
  (1)资金短缺
  学校资金本来就很紧张,要开设影视鉴赏课必须要更新主控室的一套设备和教室设备,增加专门的播放、管理、维修人员,每学期还要花大量的出版费,但领导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想方设法解决了困难,为开设这门功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软件短缺
  如何开设?开设多少课时?教材如何编写?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教导处反复召开我们语文组的会议,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
  (3)人员短缺
  由于升学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时间编写教材,只有利用暑假时间编写。
  3.课程的编写
  学校组织了专门人员编写校本课程。2004年暑假,我们编写组的老师放弃休息,冒着酷暑,阅读了《电视艺术的观念》《电视艺术哲学》《电视剧的探讨》《美学与艺术教育》《影视名作欣赏》等几十部有关影视的书籍。从网上广泛收集资料,并从中筛选出相关资料。我们还观看了一百多部中外经典影视,并从中筛选出代表各种风格的影视片。小组经常开会讨论研究资料的取舍,我们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理论部分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条理清楚。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前面提到的重要理论和重要的方法,后面必须配上相应的影视片断和影视。
  (3)选材典型。选材尽可能做到选取各种题材、各种风格、不同国别不同时期的影视代表作。
  (4)可操作性。各个模块都设有导读、学习目标、正文部分、自测题、内容归纳等板块。
  4.教学的效果
  2004-2005学年度在高一的四个班级中开设本课程,师生探讨课本上的一些影视知识、方法和讨论本周观看的影视片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教者不断总结教材的优缺点,2005年暑假在上一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影视发展的情况,修改完善教材。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完善,我们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影视成为了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了影视在教书育人方面应尽的作用。
  
  陆亚红,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