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写好作文评语 促进个性张扬

作者:姜 春




  每当提起作文评语,我们总会在脑海中浮现一连串的词组,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构思巧妙、首尾呼应、字迹工整”等,这些评语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成了大多数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习惯语。一篇文章不管篇幅长短,也不论内容好坏,统统用这样的评语评价,学生总是看到这种模式化的评语,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荡然无存了。就我的教学实践而言,与其写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套话,还不如写上一段鼓励其上进、指导其生活的话语。
  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评价体系,特别是评语在写作中的积极作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和心理上平衡。
  本着上述原则和理念,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四种评语类型,即鼓励型评语、欣赏型评语、指导型评语、感谢型评语。
  1.鼓励型评语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秉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在每个青少年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愿望,但因知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每篇文章都尽善尽美,甚至有的一塌糊涂。此时如果教师一一指出其文章的毛病,势必把文章批的千疮百孔,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也就荡然无存。这时不如给与一些鼓励的话语,待到集体讲评时,学生就会明了自己文章的缺点,知道老师是在鼓励自己,自然心领神会,努力学习写作,争取写出好的作文。我班一名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一次写作文时,为了应付差事就从《庞中华钢笔字帖》中抄上一段现成的文字。我在评改过程中没有对他大加斥责,而是出乎意料地给与了鼓励:“你的字比原来规范、隽秀了很多,看得出来你是模仿字帖写出来的,这说明你观察得很细致,能够准确把握住事物的特点,这是写作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果你把它应用到作文中,一定能准确把握人物个性,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相信下一次作文你一定能写好。”果然,这位同学看到评语后非常兴奋,这以后,他写作的劲头很足,写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2.欣赏型评语
  老师在写评语时要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来看,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且给予真诚地肯定,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赏识,享受作文的喜悦,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例如,我班语文课代表王梦雅同学,通过细致观察,描写了一篇树叶在一年四季中的轮回的散文,可谓文情并茂。我便以欣赏地口吻告诉她:“你爱好读书,感情细腻,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事理,所以写出的文章含有感染力。这篇习作中就包含着上述特点。读罢此文,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好的树叶图画,画中的树叶随着季节的转变,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也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空灵和生命的崇高。你真不愧是我班的语文课代表。”自那以后,王梦雅的写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有多篇作品获奖、发表。
  3.指导型评语
  在给与学生鼓励和欣赏的同时,作文批语当然不能放弃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的批判。这里教师必须提高评判的艺术,好的方面不能一个“好”就完事,要具体恰当;不足的地方要给与正确的指导,不可生硬的否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我班王萌同学曾写过一篇叫《老爸小传》的文章。她用含蓄活泼的笔法,写出了一个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老爸。全文是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来叙事的,中间又写出了她出生后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并通过与自己的浅薄自大对比,使那个可敬可爱的老爸形象呼之欲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原文结尾是这样的,“关于老爸的‘英雄事迹’恐怕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里就不再多讲了。”我在写评语时,除对文章的优点予以肯定外,并且指出“文章结尾过于平淡,缺乏点睛之笔”。经过引导王萌同学认真思考,这篇文章在《作文个性化平台》发表时,她把结尾改为“关于老爸的‘英雄事迹’恐怕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老爸就是一本大书。”使文章显得既生动又内涵丰富。
  4.亲近型评语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许多学生愿意老师把他们当作朋友来看待。如果老师能针对具体情况,在评语中对学生表示亲近、表示感谢,他们往往会产生愉悦的感觉,甚至受宠若惊,学生所得到的满足感和所受鼓舞也是空前的。如我班学生吴军以我为原型,写了一篇题为《老师不矮》的文章。文中首先描述了我的个子的矮小,接下来以近乎崇拜的口吻记述了我在课间巧妙化解同学矛盾、在课上巧妙引领同学学习的事情,并为自己当初以貌取人、看不起老师感到惭愧。在评语中我写道:“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能把你对我真实的看法告诉我,你是我真诚的朋友;同时还要感谢你在文中对我的夸赞,能够得到学生对我这样的评价,我感到十分骄傲。看来你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人物的鲜明特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在今后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当然,学生性格千差万别,学生作文也风格迥异,因此老师的评语也应该灵活多变、个性飞扬。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更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自主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实、自主、新颖、独特的表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姜春,语文教师,现居天津。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