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阅读与对话

作者:吴军梅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新课程改革的理性之光。把对话理念落实到阅读教学中,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从而引发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一、构建对话的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阅读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在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背景下展开的。对话式的语文阅读教学,彻底改变了教师是文本发言人的角色,教师单方的讲解由师生双方的对话所取代,作品的主题、情节的推动将在精彩的对话中形成。在对话中,教师对文本的有关解释并不存在最高或最终的权威,这为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释提供了空间。师生在对话中的思想相互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或冲动。
  具体地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背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一个对话学习的平台,构建在对话中,师生之间真情倾听、相互包容,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对话的内容也必须是有趣的、开放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体验和理解,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对话中来。
  真诚、信任也是对话不可或缺的背景。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见解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相信教师和同学对自已的发展会有帮助,只要敞开彼此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对话交流和沟通。
  
  二、找准对话的切入点
  
  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关键是选择一个切入点,也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突破口,有选择有方向地进入课文。有意识地突出某一重点的教学内容。直接地、利索地将教学内容切进课文的重点部分或关键部分,抓住它就抓住了课文的关键,就能牵一发而动全局,有助于学生快捷而深入地领会文章内容。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能起到主导与支撑的作用,把它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讨论、理解、品味,引发学生对话的内在欲望。如我在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时,由于二战已经越来越遥远,时间冲淡了人们的记忆,为了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匠心独特的写作视角,我先用多媒体给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资料,学生在看资料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个个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三个连续的问题: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留下了什么的印象?纳粹德国为什么要修建奥斯维辛集中营?文章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这几个问题是教师精深地研读课文,精细地思考教学的结果,是可整体地牵动课堂阅读教学对话的切入点。问题一旦生成,对话的欲望就会产生,对话的切入点就会放大。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有了求知欲,就会深入思考,就能主动融入课堂,参与对话。
  
  三、挖掘对话的资源
  
  用以进行阅读教学的文本,其内容是丰富的,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对话必须深入到文本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认真的研读,实现对话。我在教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一文时,针对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深广这一现实,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挖掘,师生之间实现了充分的对话。
  师:请同学们阅读全文,找出小狗包弟的故事在文中真正开始于哪一段,又结束于哪一段?小狗包弟是一条怎样的小狗,你喜欢它吗?
  生1:2-10段,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师:小狗包弟的故事的前后又写了些什么?有什么不同?
  生2: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作铺垫,引起下文。自我反省,深化主题。
  师:包弟的遭遇和艺术家的小狗的遭遇有何异同?
  生3:同样死于那个荒唐残酷的年代。
  生4: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小狗为主人悲愤而死,它信任人类和人类的友谊至死不渝,包弟是被出于自我保全的人类放弃而死。
  师:是的,在那个残酷的时代,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放弃一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小狗,这在今天看来是无可厚非的,而作者却为此歉疚、忏悔,对此你如何理解?
  生5:作者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的勇气,唤起了人们的良心、良知。
  师:作者写这样一条小狗旨在反映什么?如何理解这种写法?
  生6:写小狗反映“文革”,在那个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
  生7:写小狗为了反映自已的一段心灵历程,以小见大的写法。
  师:请你评价一下巴金之为人。
  生8:善良、正直、严以律己、勇于反省。
  生9:也软弱过,也逃避过,但最终还是能正视自己人性中的弱点。
  师:是的,他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让人们牢记那段历史,让那样的历史不再重演,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良心”。
  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就要挖掘文本所提供的对话资源。上述案例,采用对话式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某种线索,使学生比较快速地找到文本信息,从教材中寻找学生心灵和思维空间与三维教学目标的结合点,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坦露自己的情怀。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主动参与自我体验,才能感悟作品,感悟作者创作的目的,感悟作品的真谛,才能开辟对话教学的新天地。
  
  吴军梅,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肇源。本文编校: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