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关于高考阅读探究题的探究

作者:袁焕青




  一、高考阅读探究题探究什么
  
  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等的题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可见探究是语文学习所应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课标”又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探究又是语文学习的三大方式之一。
  探究,既是语文能力,又是语文学习方法。
  那么高考阅读探究题究竟要探究什么呢?2008年《广东省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已明确把“探究”作为考试能力要求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是“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同时考试大纲的说明对选考内容作了不同的要求: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要求是: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要求是: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合以上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我们不难发现,探究既不是现代文阅读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同时也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考查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能够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的能力。因此,探究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能力层次高,能够全面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新型考题。
  
  二、2007年四省区(广东、山东、宁夏、海南)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分析
  
  既然探究题是新课程标准下现代文阅读的一种新题型,那么在2007年全国首次实行新课标的四省区(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高考中是否得到体现?综合四省区的试题可以看到:不但探究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赋分都相应较高,尤其是海南、宁夏合卷,该题赋分8分。
  2007年四省区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中共出现了6题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广东卷《泥泞》和山东卷《灯火的温情》选自散文,海南、宁夏合卷《林冲见差拨》选自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广东卷的《访钢琴演奏家傅聪》选自新闻的人物访谈,山东卷的《梦碎雅典》选自新闻的人物通讯,海南、宁夏合卷《叶圣陶在四川》则选自人物传记。
  不管是文学类的探究题,还是实用类的探究题,其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题目设计体现了对考生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在回答这类题的时候,考生可以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加以综合发挥,因此题目的答案不具有确定性,但又有较大的挑战性,对素质好的考生却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据说,国家命题组对宁夏、海南卷小说探究题评价很高。该题就《林冲见差拨》一文而命:“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镇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这道题确实有值得探究的地方,不管是从林冲现实的角度去分析,还是从林冲的整个人生经历去看,所选文段虽能基本分析出答案,但还得从《水浒传》小说整体去把握,那么探究的结果就会更准确些。这里也反映出新课程标准下学生阅读的问题,为什么平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名著。
  话又说回来,严格说这道题也还是一个人物身份和性格把握的问题。
  再如,宁夏、海南合卷关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探究题:“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
  参考答案: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这一道题,题目中就标明了“探究”二字,但仔细思考下,探究的味道不是很浓,回答的问题好像文言文阅读中的“全都表现人物某一特点的一项是”这种试题,考生只要以文解题,从全文中概括出要点就可以了。
  所以,就有人这样说,2007年四省的现代文阅读测试题中的探究题,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有一个颇大的距离,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那么2008年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将会不会有个新的突破呢?
  
  三、如何区分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例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14题“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表面看“这是重复吗?”一问,好像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似乎有点探究味道,但实际上是不是呢?
  考试大纲对必考现代文阅读的要求:1.理解;2.分析综合。也就是说在解答这类题时只要求对文本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对文章中心、结构的把握,没有探究能力的考查。因此对这题的解答就不能从两方面来回答。说的明白点,必考现代文阅读题考的不是主观题,而是客观题(虽然是通过文字回答问题,实际上所有答案都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反如果答“重复”,不管你怎么自圆其说,都是不能得分的。
  所以探究题区别于一般现代文阅读题在于:
  1.一般现代文阅读题,答案往往就在文中,只要求根据文本内容发现、筛选、整合、理解和鉴赏。而探究题的答案,既要根据文本,又要借助于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要结合哲学、思想、艺术各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文解文,断然不能把文章摆到恰当的位置,不能洞察文章的深邃内涵,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艺术风格。
  2.探究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可以有新见,有不同的探究结果,因此,答案不可能也不应该求同,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能根据文本和有关原理,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如果探究题规定死答案,那就有违鼓励创新的精神。
  四、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要解答好探究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要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由于回答这类题字数要求不多,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还必须具有探究意味,这样,才能让观点站得高,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所得的意义。探究意味的得来,就是通过个性阅读,对作品丰富意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2.不能脱离文本而一味地强调个性阅读。
  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在论证时,让有个性的观点在文本中找到依据,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相结合。
  3.需要掌握文学评论的一般知识。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其实质就是一道小型的文学评论题,例如,“对散文主题的评论,就要注意不同样式的特点,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常常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抒情散文要求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注意考察作品的精神境界,而散文的精神境界体现在许多方面,诸如作品中的人生观念和是非观念、情绪内涵和格调、意境的开阔程度以及立意的深远程度等”。考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在阅读作品时就能对题目有一个明确的解读方向,不会漫无边际。
  总的说来,探究题是高考中的一种新型试题,从2007年四省区试卷的探究题看,起点还不是很高,得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怎样加强探究训练,逐步适应已经开始出现并有可能不断提高要求的探究测试呢?探究题探究的主要是作品自身深沉而丰富的意蕴,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内容,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并发现矛盾,质疑解难。这些不要以为就是一种技艺,只要临阵磨枪就能收到一定成效。探究训练的重点,除不能离开文本本身、文本背景以及文本自身特有的解读规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平时的积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袁焕青,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佛山。本文编校: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