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让学生从独立思维中走进新课程

作者:张 梦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的是思维过程,而并非问题本身。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归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我讲《山中访友》时,在该课的“自由质疑”中,有个调皮的男生抓住了这样的一句“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的做了一会儿女性”,他问:“作者明明是一个大男人,为何要扮女人?”同学们听了顿时哈哈大笑,他的脸也“唰”地红了。我马上替他解围,并提出,这个问题还真值得大家研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讨论、争议,一会便有了不同理解:有的说“可能是他平时在城里呆久了,太累了,想在这美丽的山景中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有的说“其实做男人挺压抑的,因为他们身上的担子比女人更重,在这无人的山谷里,偷偷地享受一下做女人又何尝不可呢?”有的说“爱花虽然是女人的专利,但此情此景,怎么能不牵动作者的儿女情肠?作者这样写自己,更能突出他对山花的喜爱之情”。尽管答案五彩纷呈,但道理越说越明,最后大家终于达成共识——这句话里流露了作者爱山花,爱生活的情感。在这堂课上,老师敏锐的发现这一动态的教学资源,并及时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创造性的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使原本尴尬的课堂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收到了不可预约的精彩。
  
  二、抓住学生的独特见解适时鼓励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们还清晰的记得当小鲁迅不明白“怪哉”一虫,满怀希望的问先生时,换来的却是先生“很不高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无端增加了他对老师的恐惧感。
  在教《石壕吏》一文时,当讲到杜甫的爱国情怀时,有一个同学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杜甫当时正是壮年,大约是45岁左右,看到老翁家的惨状,就应当去代替老翁服役,自己不去光同情有什么用,所以他认为杜甫的爱国情怀值得怀疑。我认为就是这个学生,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是真正在思维。原因有二:一是这个学生能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安吏之乱)结合杜甫的出生日期推出他的大概年龄;第二是他对传统思想敢于质疑,因为对杜甫是一个爱国诗人是我们在语文课上经常讲的,绝大多数学生接受了这种思想,同时也失去了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所以我们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应付老师的提问,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而是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
  
  三、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自己
  
  同一篇文章在不同时间,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不同,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不同。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那么从真正意义上说,我们是永远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说明了思维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思维过程问题上。以李镇西老师教学的《冬天》为例:在这节课中,李老师特别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一开始,他就要求学生以“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态度来学习《冬天》。他说,“不追求我讲多少,而追求我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哪怕学生只悟出了5分,也比老师灌给他10分强!”他注重的是在思想上“点燃”学生的“火炬”,从而让他们自己去对课文进行“深刻的领会”、“精彩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当这节课将要结束时,他坦然说,“尽管问题越来越多,但我的任务并不是把你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我也不可能都解决,刚才同学们提的许多问题都不是我解答的。我的任务是开启你们思想的闸门,点燃你们思想的火炬!让你们真正‘读进去’。”那种直接的、知识性教学目标不再是课堂重点,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得到充分关注才是关键。
  
  四、预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是新课程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它体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的意图,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我上《紫藤萝瀑布》一文,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大屏幕显示紫藤萝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同时说,同学们,当你面对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女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有炫目的美丽,有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以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切题的导语预设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预设生动的情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尊重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也说明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探新求知,学会让学生从独立的思维中走进新课程。
  
  张梦,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穴。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