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作文引导教学案例一则

作者:李彩平 胡丽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同学们在声情并茂地读背着王维的《竹里馆》,神情专注,有的还摇晃着脑袋,有节奏地舞动着手臂,可谓沉浸在诗海。我就在组与组之间走动,也被这帮小诗迷感动了,不觉也默默地背诵起来。我正背得起劲,有个小鬼拉着我的衣角,满脸憧憬地对我说:“李老师,我真喜欢这首诗呢,我好像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幽幽的竹林里,鸟声啭啭,山风拂拂,野花飘香,我的心有说不出的喜悦,好惬意!”马上就凑过来一个学生,接着说:“我双手抚琴,面含微笑,双目微闭,花香扑鼻,好优美的境界……”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好的机会!总是苦于学生的心走不进诗词里,何不借此机会?给他们一个平台,放他们到诗海里去,弄弄扁舟?于是,我双手一拍,示意大家停下,我就说开了:“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大家都说喜欢。我就激将他们:“那想不想当一回诗人?亲自体会一下诗人或者与诗人相处的味道,好不好?”顿时,教室沸腾了,“好”声连连。我连忙激兴:“好,现在就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或者词,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或者诗人的同伴,将诗歌的优美意境展现出来,有兴趣吗?”小鬼们兴致盎然,有的双眉紧蹙,有的掩卷沉思,好一派小诗人的模样。我心欣喜,终于放飞了他们梦中的思维,期盼太久。
  交流的时间到了,我征求同学们意见,问用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谁想说就谁说,有的说男女各说两首,最后定下来,每小组各说一首,各展示一次。
  1.一组:郑杭峰《饮酒》(3)(陶渊明)
  落日天红,排排茅舍,篱下菊花,风姿绰约,其间一人,白发奕然,长袍舞动,人花辉映,手采玉菊,抬头之间,眼触南山,我心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二组:袁颖《观沧海》(曹操)
  登上碣石山,与操一起看海。眼里只有滔滔水波,山岛摇曳,晃晃欲坠。树木繁茂,山草长密。阵阵秋风,萧瑟袭人。巨浪迎天,日月身影,从海跃出,星星闪烁,与海争辉,银河灿烂,同海比阔。欣喜若狂,对海当歌。
  3.三组:袁烽《约客》(赵师秀)
  梅子黄透,雨帘幽幽,池塘涟涟,草儿青青,蛙声连天,我心怡然,等候佳人。无奈灯儿闪烁,已过夜半,佳人未至,我心怅惘,闲敲棋子,灯花零落。
  4.四组:杨檬《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途经洛阳,风中潜行,怡然自乐。蓦然,玉笛悠扬,我心窃喜,诗意横生。春风拂面,神情悠然。侧耳细听,《折柳》送别,遥遥故里,隐约心海,故园东路,何日入梦?父母双亲,是否安然?
  展示完毕,我面含微笑,点头称好。看来以后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适地地去引导学生放飞灵动的思维。
  请同学们在课下认真搜理读过的古诗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将自己想象成诗人自己,或者是诗人的同伴,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有一定的诗意,语言优美。
  我就是汪伦
  杨 朦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李白到皖南一带游山玩水。当他来到我们泾县一乡村酒店时,结识了酒店老板我。我们二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了好朋友。从此,我就主动照顾李白,还给他当向导,俩人相处得十分融洽。乡亲们知道李白来了,也都热情地招待他。
  过了一段时间,李白要走了。他想到这些天乡亲们,尤其是因为我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实在不忍心再劳累大家为他送行。这天一大早,李白留下书信,就悄悄走了。他来到江边,登上一只小船,回头望了望泾县的房屋、道路、花草、树木……这一切都是那么亲切。李白又想起自己与我一同登山的欢悦,一起荡舟的快乐,一同饮酒的豪放,一起赏景的喜悦。他深情地望着岸上,心中不禁又添了几分眷恋。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踏地为节拍的歌声。歌声打断了李白的思绪。李白定睛一看,有一群人正向他走来。他感到这人影、这歌声都很熟悉,再仔细看看,那就是我!我正领着乡亲们来送行了!李白激动不已,急忙上岸。我向他招着手快步跑过来,一把扶住李白的手臂说:“李兄,我可赶上你了!哎,你怎么走得这么急呀?”李白听了,半天才说:“谢谢!谢谢你们!我不想再麻烦你们了!”我一听,说道:“朋友之间,何必这般客气。李兄,今日一定要走吗?”李白微微点了点头。我了解李白的性格,不再挽留,说:“既然如此,就只好一别了,但不知今后可有再见之日?”我企盼地望着李白。李白说:“来日方长,后会有期。”这时,乡亲们递上酒,说:“李白先生,就跟我们干了这杯酒吧!”“好!”李白接过酒,看看我和乡亲们,一饮而尽。顷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李白的眼睛也湿润了。李白望望远处的桃花,他即兴吟了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并把这首诗赠送给了我。乡亲们都拍手叫道:“好诗!好诗!”李白望着大家,激动地说:“这段日子多蒙大家照顾,李白永生不忘。谢谢了!就此分别吧!”李白又看了看泾县的一切,坐上小船走了。而我和乡亲们则站在岸上久久不愿离去。李白感慨万分,又高声吟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霞瀑相逢
  袁 颖
  幽幽的清早,柔和的晨曦飘洒在淡淡如绸的雾气之上,生出紫色的银辉,潺潺的溪水缓缓地流淌着。这样的美景,带我追溯到了千年前的繁华盛世——唐朝,寻找一位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仙——李白。你瞧,那位白衣飘逸,静立在瀑布前的不正是他吗?
  那瀑布如一块似布剪不断的水帘,势不可挡地奔流而下,毫不顾虑前方是否有坚石、断壁挡着,如同徐悲鸿笔下的千万匹骏马,一起奔越崇山峻岭之势。又如天上的仙女不小心将酒杯打翻,那杯中的酒倾泻下来。细细端详,给人一种清新、神秘之感,就像哪吒误闯水帘洞时的惊奇之意。俯瞰之下,水流的磅礴激起了雄浑的泪涛,就像朵绽开的莲花,纯不可摧,欲开欲含,刚中带柔,令人陶醉其中。不禁使人想起黄河,是啊,它们同样是水,是一切生物的母亲。回过神来,李白已向我轻步迎来,受之邀请,我受宠若惊地与他在瀑布旁的凉亭中举杯畅饮起来。想想“举杯望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千古佳句,我真感到万分庆幸。李白举杯道:“杯中酒,酒中水,酒水与友共畅怀。”然后,一饮而尽,我略思考道:“水中影,影中人,人影与酒共畅怀。”于是,我学着豪迈之士,与李白开怀畅饮起来。突然,一道霞光冲破万重白云,挥洒在瀑布之巅。放眼望去,像一个巨大的香炉,袅袅泛起紫色云烟,一条弯弯的隐没在雾气与水声之间的石径给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意境。
  也许,是酒劲给了李白冲动,赐予了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赐予了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浪漫,使他第一次摆脱了寂寞的老友——月亮,作了一首流传至今的佳诗:“日照香庐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李白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亦是瀑布流泻的宗旨。
  听瀑布的流淌声,我看到了时光足迹;赏圆润的明月,我感受到寂寞的滋味;读李白的诗句,我聆听到了浪漫的风声。
  水调歌头
  韩遥遥
  不知何时,我学会了饮酒,趁着风起云涌之时,端起酒杯,问茫茫苍天,这明净月亮何时有?
  我望着它皎洁的身影,幻想它撒下的银辉,却不知道天上月宫里,今夜是何年?
  我看着它拂动双翅,在我面前悄悄划过,它的身影在月光下渐渐缩小,直到消失不见……
  我想要乘着海风回到天上去,在那月圆之日,饮酒作乐,但是又惟恐那是一片冰雕玉砌的楼亭,恐怕受不住那高处的寒风。
  夜总是寂静的,无声的寂静,在朦胧的炊烟中,有人轻声说话,有人轻声唱歌,有人悄悄跳舞。于是这个夜间又变得充满活力。
  又想天上哪能像人间这般尽情狂欢。
  我总是那么喜欢月亮,喜欢它的神秘,喜欢它的安静,喜欢它的圆润,喜欢它的或圆或缺……但是让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但想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迷茫之时,有人拂衣而至,只见他捋着胡子,吟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的确,人们都希望年年平安,朋友与朋友之间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同时享受这份美好月光。
  望着窗外那颗耀眼的“东方明珠”,是否是你化作的,在那皎洁的月光下,泛出炽热的光芒。
  回想那段美好的畅游,虽是如水如画,却给我无限遐想。
  
  李彩平,胡丽萍,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